沧海横流障不东,飞来魍魉噬鸡笼。
妖氛蔽日连天黑,炮火蒸云匝地红。
苦憾逃师范文虎,遗羞据险郑成功。
杞人漫洒忧天泪,弧矢星光敛碧空。
岂是燕云十六州,煌煌图籍听沉浮。
纸鸢信断台城困,铁骑坚摧河朔愁。
百战昔人通蜃市,重溟今日划鸿沟。
东南杀气无休息,闽峤雄边谨上游。
非无良将抱孤忠,身拥鸦军气吐虹。
弩射潮头越江水,襟披台上楚王风。
着鞭我恐输先策,拔帜谁当殿后雄。
光世避金勿苛责,古今败事是和戎。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诗句
- 沧海横流障不东,飞来魍魉噬鸡笼。
- 妖氛蔽日连天黑,炮火蒸云匝地红。
- 苦憾逃师范文虎,遗羞据险郑成功。
- 杞人漫洒忧天泪,弧矢星光敛碧空。
- 岂是燕云十六州,煌煌图籍听沉浮。
- 纸鸢信断台城困,铁骑坚摧河朔愁。
- 百战昔人通蜃市,重溟今日划鸿沟。
- 东南杀气无休息,闽峤雄边谨上游。
- 非无良将抱孤忠,身拥鸦军气吐虹。
- 弩射潮头越江水,襟披台上楚王风。
- 着鞭我恐输先策,拔帜谁当殿后雄。
- 光世避金勿苛责,古今败事是和戎。
译文与注释
第一联:
- 沧海横流障不东:大海的波浪横亘,阻挡了向东的去路。
- 飞来魍魉噬鸡笼:飞来的妖怪(魍魉)像鬼怪一样吞噬了鸡笼(比喻被侵略者占领)。
第二联:
- 妖氛蔽日连天黑:邪恶的气息遮蔽了太阳,使得天空显得一片黑暗。
- 炮火蒸云匝地红:战争的硝烟弥漫在大地,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红了。
第三联:
- 苦憾逃师范文虎:因为遗憾而感到痛苦(范文虎),因为他曾试图逃避战争但失败(逃跑)。
- 遗羞据险郑成功:留下了耻辱,因为郑成功据守险要之地而未能守住。
第四联:
- 杞人漫洒忧天泪:杞国的人漫无目的地哭泣(象征杞国人因忧虑未来而流泪)。
- 弧矢星光敛碧空:弓箭射出的光芒如同星辰一般收敛于碧蓝的天空(比喻战争结束,和平重现)。
第五联:
- 岂是燕云十六州:难道不是那曾经属于宋朝的燕云十六州的土地(讽刺那些失去土地的国家)。
- 煌煌图籍听沉浮:辉煌的地图书籍随着国家的兴衰而沉浮(暗指历史的变迁)。
第六联:
- 纸鸢信断台城困:风筝断了,书信中断,台城(南京)陷入困境。
- 铁骑坚摧河朔愁:铁甲骑兵坚固无比,摧毁了河北地区(象征着战争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第七联:
- 百战昔人通蜃市:历经百战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海市蜃楼(比喻战争带来的幻象)。
- 重溟今日划鸿沟:如今海洋被划定为界限(比喻国家之间的边界划分)。
第八联:
- 东南杀气无休息:东南地区的战火没有停息(暗示该地区战事频繁)。
- 闽峤雄边谨上游:福建的山峦雄壮,边境谨慎警惕(形容地方防御严密)。
第九联:
- 非无良将抱孤忠:并不缺少忠诚的将领(表达对有志之士的赞赏)。
- 身拥鸦军气吐虹:他们拥有如彩虹般强大的气势(形容军队的强大力量)。
第十联:
- 弩射潮头越江水:弩箭射击潮头的浪花越过江河(比喻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 襟披台上楚王风:披着衣服,就像楚王(比喻英勇无畏)。
第十一联:
- 着鞭我恐输先策:如果我拿着鞭子,可能会落后(表达了一种自省的态度)。
- 拔帜谁当殿后雄: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表达了对未来胜利者的期待)。
第十二联:
- 光世避金勿苛责,古今败事是和戎:历史告诉我们,避免战争并非易事,古今成败都取决于是否能够通过和谈解决问题(强调和平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战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影响的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