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乐此九成,至今灵石琤琮,如有笙歌起天半;
唐贤岂专美,自得曲江提倡,至今风度冠南中。

【诗句释义】

舜帝在这里演奏音乐,九成曲的乐声悠扬,至今这里石头上仍然能听到悦耳的回音,好像在天空中传来了笙歌之声;

唐代贤士们在此开创先河,自得其乐倡导文风,至今这里仍以风流闻名南国。

【译文】

舜帝曾在这里演奏音乐,九成曲的乐声悠扬至今,石头依然发出声音,好像天边传来笙歌之音。

唐代贤士们开创了风气,自得其乐地倡导文风,至今这里的风度仍为南国之冠。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韶州试院的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古代文化成就的赞美之情。

首句“舜乐此九成”,直接点出了韶州试院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韶州是舜帝的故乡,这里的九成曲是舜帝的音乐遗产。这里的“舜”指的是舜帝,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的舜帝。舜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功绩之一就是在韶州建立了九成曲的乐制。这一乐制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句“至今灵石琤琮”,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描绘韶州试院的历史变迁。这里的“灵石”是指韶州的地名——灵山石。据史料记载,灵山石是一块天然的大石头,形状奇特,仿佛是一块巨大的玉石。这块石头在舜帝时期就被用作乐器,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而“琤琮”则是形容石头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这句诗通过对石头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韶州试院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第三句“如有笙歌起天半”,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描绘韶州试院的环境。这里的“天半”是指天空的一半,也就是天空中高远的部分。笙歌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相传是由舜帝发明并流传下来的。这里的“笙歌”可以理解为舜帝时代的音乐文化。这句诗通过对笙歌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韶州试院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氛围。

最后一句“唐贤岂专美”,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待韶州试院的历史地位。这里的“唐贤”指的是唐代的贤人,也就是当时的文化名人。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观点:韶州试院并非仅仅属于舜帝或唐代贤人,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瑰宝。这里的“岂专美”可以理解为“难道只属于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

整首诗通过对韶州试院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成就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时间的把握,展现了韶州试院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文化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