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角城头海气寒,古祠下马拜衣冠。
君王卜祚刚三百,伯仲论勋有二难。
鹿走秦原驱哙勃,鲸屠汉狱失彭韩。
延陵门外松楸尽,荞麦茫茫夕照残。
【注释】
二候:指《月令》中“立夏之日,斗指东南维,为德星。其位南方,盛壮,取兽佳者为祭”。此诗当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祠庙:古代帝王为祈求丰年而祭祀的场所。下马:即“下马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衣冠:指朝服。君王卜祚刚三百,伯仲论勋有二难:君王占卜求得寿命,才只有三百岁;功臣的功勋难以衡量,因为功劳大的人很难找到。古祠:指太白山祠。秦原:指秦国故地,位于今陕西中部。汉狱:指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时的监狱。彭韩:指汉初的两位名将彭越和韩信。延陵门:指春秋时吴国延陵季子墓所在的延陵门外。松楸:指墓地上的松树和柏树。荞麦:一种农作物,此处泛指农田。夕照:指夕阳西沉时分的余辉。残:指日落之后天色昏暗。
【赏析】
《二候祠》,宋哲宗元祜元年所作,作者为苏轼(苏东坡)的友人王巩。王巩在杭州任职时曾建太白祠,苏轼为其作《太白山祠堂记》,并作此诗题赠王巩,同时以之代词。全诗共四句,依次写三件事。
首两句写祠庙前景色:“吹角城头海气寒”,“吹角”二字用典,《汉书·礼乐志》载,周武王伐纣时,吹角声闻于四方。《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从东方朔、严君平游,到市买酪,因与君平饮。酒酣,看君平当道樗蒲(掷骰子)自了。二人行数十步,视局未复(尚未结束),而顾谓观者曰:‘君平掷得多少?’应声都尽,乃叹美良久。”“吹角城头”即是写此情事。后一句“古祠下马拜衣冠”,是说祠庙前有一座古祠,祠前下马叩拜着衣冠。这两句是写祠庙前的景物,也是对祠庙的赞颂。
第三句“君王卜祚刚三百”,“卜祚”即占卜寿命。据史记载,汉武帝曾问方士李少翁“吾所为谁?”方士曰:“上为武帝计寿三百余岁。”所以“百三十”是夸张的写法。这里诗人运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对君王的敬仰之意。“伯仲”即兄弟的意思,“论勋有二难”即分封的功臣难以计量。“伯仲”在这里是说同列的功臣难以区分。这句诗是对君王功德的歌颂。
第四句是说功臣们的功绩难以计算,因为功劳大的人很难找。“鹿走秦原驱哙勃”,这是说齐宣王的大将樊哙被派去攻打燕国的边境,途中遇到一只受惊的鹿而逃回。“鲸鯈汉狱失彭韩”,这是说汉代的彭越、韩信等人曾在汉高祖刘邦的监狱里受到牵连,但后来都得以保全性命。“鹿”与“鲸”都是喻指功臣们。这两句是说功臣们的功劳难以衡量,因为功臣众多。
末两句写景:“延陵门外松楸尽”,“延陵”是指西吴王孙季札的墓地。“松楸”是松树和梓树,用来象征坟墓。“荞麦茫茫夕照残”,这是说夕阳西下的时候,田野上一片苍茫,庄稼已经收割完毕。“荞”是荞麦,是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描绘,也是对田园生活的描写。
这首诗通过对祠庙、古祠、君王、功臣的描述,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