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虚拂上春台,寒暖相兼淑气开。
霁后鹊声穿树出,晡余日影过墙来。
鬓丝已老无新缕,胸块能浇仗旧醅。
小酌微醺清兴发,扶筇郊外一徘徊。
【注释】
春昼:春天的白天。春台,春天的花台,即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虚:空荡、飘忽。
霁(jì):雨后天晴。鹊(què):喜鹊。
晡(fū):傍晚。
“扶筇”句:拄着拐棍在郊外徘徊。筇,竹制的拐杖。
【译文】
春风拂煦轻飘飘地吹过花台,寒暖交融着淑气开张。
雨过天晴喜鹊啼声穿树而出,黄昏后阳光穿过墙头映照。
鬓发如丝已是年老无新的缕,胸中郁积能借旧酒浇洒消愁。
小饮微醺清兴自然生发,拄着竹杖在郊外徘徊徜徉。
【赏析】
《春昼》是一首写景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情,尾联写人。全诗写得疏淡有致,清新可人。
“和风”,“虚拂”,写出了春天的气候,给人以舒适惬意之感。“寒暖相兼淑气开”,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气温适中,万物复苏。“霁后”两句是写天气转晴以后的变化,“鹊声”,“日影”,都富有情趣;“穿树”,形象生动,把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情景描绘得活灵活现。这两句写得很传神,很动人。
颈联是说,自己头发白了却没有新的头发丝儿,胸中郁结之气只能借助陈年的酒来浇灌。这是对前一联的深化。“鬓丝已老无新缕”,既是写实,又是比喻。作者自伤白发而感叹年华老去,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胸块能浇仗旧醅”(指胸中所蓄不平之气需要用陈年的酒来进行浇灌)。这一联,既写出了诗人因国事家愁而感到苦闷抑郁的心情,同时又表达了他对世事沧桑变化无常的认识。
末联写自己来到户外走走,欣赏春光美景。“小酌”,“微醺”,表现出一种闲适愉悦的情绪。然而,由于心中还有块磊塞不平的地方,所以,他“扶筇”,即手扶着木棍,“郊外”徘徊,以排遣心中的郁闷。
此诗语言浅近流畅,不假雕琢而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