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东极水云昏,溟涨连天入海门。
白鹭千群沙际影,青螺数点雪中痕。
石当罗刹声偏走,风折西泠势益奔。
徙倚伍胥祠下望,鸱夷信有未招魂。
《吴山观潮》
扶桑东极水云昏,溟涨连天入海门。白鹭千群沙际影,青螺数点雪中痕。
石当罗刹声偏走,风折西泠势益奔。徙倚伍胥祠下望,鸱夷信有未招魂。
译文
东极扶桑,水面云烟弥漫,大海与江门连接无界。
一群白鹭在沙滩上留下影子,几颗青螺在雪地里显得特别。
石头阻挡罗刹之声四散逃窜,西泠的风势更加急促。
我在伍子胥祠堂下徘徊,心中想着是否真的没有招魂。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山观潮时的壮观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慨。全诗以自然景观为线索,将观潮者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
首句“扶桑东极水云昏”,以扶桑起兴,暗示观潮地点位于东极之地。随后“溟涨连天入海门”描绘出海水波涛汹涌、与江门相连的景象,展现了潮水的浩大之势。接着,诗人用“白鹭千群沙际影,青螺数点雪中痕”来衬托观潮时的自然之美,白鹭的倒影和青螺的点缀成为观潮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二句“石当罗刹声偏走”,借用罗刹的形象表达了海浪的冲击力量,同时“声偏走”则传达了海浪撞击石头时产生的回响,生动地描绘了潮水的声音。第三句“风折西泠势益奔”则进一步强调了西泠的风势之急,西泠即钱塘江,这里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也反映了当地文化的特点。
最后两句“徙倚伍胥祠下望,鸱夷信有未招魂”则将观潮者的情感引向深处。伍子胥祠的地理位置为这两句增添了历史和文化的色彩,而“鸱夷信有未招魂”则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哀伤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历史的交织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观潮图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文化传承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