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熄丹台在,千秋窦子明。
白云封古道,红叶绚新晴。
水静龙潜影,峰高鹤有声。
阿谁能羽化,细与论纵横。
【注释】
陵阳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寿县。窦子明:人名,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丹台:炼丹的炉台,这里指炼丹之处。
“炉熄”句:指炼丹已停,炉台上不再有丹火。
“千秋”句:指炼丹之人已过千年,仍留丹炉不灭。
“白云封古道”句:指云雾缭绕,使古老的道路也变得隐蔽起来。
“水静龙潜影”句:指溪水平静,龙影隐现于水面。
“峰高鹤有声”句:指山峰高耸入云,白鹤在峰顶啼鸣。
“阿谁能羽化”句:意思是谁能够像仙人一样升上天空?羽化,传说中仙人乘风而飞。
“细与论纵横”句:意思是仔细地谈论天地间的纵横捭阖之事。
【赏析】
这是一首咏志之作。诗人以炼丹求仙、寄情山水为题材,借赞美炼丹术士窦子明的高超技艺和崇高理想,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追求自由的理想。
诗的前半部分写炼丹之所,后半部分写炼丹者。炼丹之地——陵阳山,是炼丹之所;炼丹的人——窦子明,是炼丹者。炼丹之地和炼丹者都是诗人想象中的仙境。炼丹之地,用“千古”二字来形容,突出了其神秘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炼丹者,用“千秋”二字来形容,突出了其高超的技能和超凡的能力。两句一前一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炼丹之地更加神秘诱人,炼丹者也更加令人敬仰。
炼丹之地虽好,但却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炼丹者虽然有高超的技能,但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去追求那些虚幻的东西。所以诗人转而描写炼丹之地和炼丹者的生活。炼丹之地——陵阳山,被浓雾笼罩,山路难以辨认;炼丹者——窦子明,虽然技艺高超,却无法长生不老。两句一前一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突出了炼丹之地的神秘莫测和炼丹者的悲凉命运。
炼丹之地和炼丹者的命运,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炼丹之地,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也是现实社会的缩影。而炼丹者,则是现实中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的追求,虽然不能得到实现,但也体现了他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质朴,意境深远悠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