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苍生麟满大陆,作脯终难餍饕腹。
可怜犬豕无遗骸,刀聂砧捶及枭肉。
灵渊郁结日月华,造物岂真艰所育?
路伧狼藉好花木,天地有情亦恸哭。
真州太守守廉州,守廉惟廉馀何求?
三年不闻薏苡谤,平澜如砥龙堂秋。
母珠出浴子珠附,晶芒四袅圆其流。
千七百载不得见,后孟公者能毋羞。
民之见珠谁之休,太守欲去民宜愁。
吁嗟乎,摘骊颔,不惜死。
媚鲛人,不疲市。
天下纷纷尽如此,以利而官况穷子。
寸心不为富贵使,水自生珠心自水。
民来献瑞太守前,益复瞿然面相止。
君不见金银气满六合中,纠结万蜺光熊熊。
奈何鉴识无慧瞳,我知有想横其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还珠篇并序》。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一韵,其内容如下:
- 上苍生麟满大陆,作脯终难餍饕腹。
- “上苍”指的是天或上天,“生麟”指出现麒麟,“作脯”指制作干肉,“餍饕腹”意指满足口欲,形容食物之多。
- 可怜犬豕无遗骸,刀聂砧捶及枭肉。
- “犬豕”指家畜或牲畜,“聂砧捶”指屠宰的工具,“枭肉”指杀鸡时取出的肉块。
- 灵渊郁结日月华,造物岂真艰所育?
- “灵渊”指神奇的深渊,“日月华”意指光辉灿烂,“造物”指创造万物的神,“艰所育”意为艰难地养育。
- 路伧狼藉好花木,天地有情亦恸哭。
- “伧”指粗俗,“狼藉”意指杂乱无序,“恸哭”指悲痛哭泣。
- 真州太守守廉州,守廉惟廉馀何求?
- “真州”指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太守”指地方官员,“守廉”意指清廉自律,“惟廉余何求”意为只要求清廉,其他无所求。
- 三年不闻薏苡谤,平澜如砥龙堂秋。
- “薏苡”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小人,“谤”指诽谤,“平澜”指平静的水波,“砥”指磨石,“龙堂秋”可能是指龙山的秋天景色。
- 母珠出浴子珠附,晶芒四袅圆其流。
- “母珠”指母麒麟,“子珠”指幼麒麟,“出浴”指洗澡,“晶芒四袅”形容麒麟身上的光泽,“圆其流”意指麒麟在水中游动。
- 千七百载不得见,后孟公者能毋羞?
- “千七百载”指一千七百年的时间,“孟公”可能是指后来的一位官员或智者,“能毋羞”意为能否不感到羞愧。
- 民之见珠谁之休,太守欲去民宜愁。
- “民之见珠”指民众看到麒麟,“谁之休”意为谁会感到快乐,“太守欲去民”意指太守要离去,“宜愁”意指人们应该感到忧愁。
- 吁嗟乎,摘骊颔,不惜死。
- “吁嗟乎”意指叹息,“摘骊颔”指摘下麒麟的颔部(即下巴),“不惜死”意指不惧死亡。
- 媚鲛人,不疲市。
- “媚鲛人”指讨好鲨鱼,“不疲市”意指不厌倦市场。
- 天下纷纷尽如此,以利而官况穷子。
- “天下纷纷”意指世间纷纷扰扰,“以利而官”指因为贪婪而获得官职,“况穷子”意为更何况那些贫穷的人。
- 寸心不为富贵使,水自生珠心自水。
- “寸心”指微小的心志,“不为富贵使”意指不被金钱和地位所驱使,“水自生珠”意指水珠自然形成,“心自水”意指内心像水一样自由、清澈。
- 民来献瑞太守前,益复瞿然面相止。
- “民来献瑞”指人民带来吉祥的征兆,“太守前”意指太守面前,“益复瞿然”意为更加吃惊地停住了脚步,“面相止”意指停下脚步面对。
- 君不见金银气满六合中,纠结万蜺光熊熊。
- “君不见”表示对前面描述的景象的感叹和认可,“金银气满六合中”意指金和银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宇宙空间,“纠结万蜺光熊熊”意指交织在一起的云彩和光芒在天空中闪耀着。
- 奈何鉴识无慧瞳,我知有想横其胸。
- “奈何”表示无奈,“鉴识”指鉴别和认知,“无慧瞳”意指没有智慧的眼睛,“我知有想横其胸”意指我知道那些想法在我内心横冲直撞。
- 吾将饮此瓯中物,更饮别乡水。
- “吾将饮此瓯中物”意指我将享用这碗中的美食,“更饮别乡水”意指出门在外时喝当地的水。
- 清泉白石何由致?
- “清泉白石”意指清澈的泉水和洁白的石头,“何由致”意指如何得到它们。
- 玉盘珍馔不可食,却向青壁看飞泉。
- “玉盘珍馔”意指珍贵的饭菜,“不可食”意指不能吃,“却向青壁看飞泉”意指向着青山观赏飞流直下的瀑布。
- 人生贵得是闲趣,不如且向溪边坐。
- “人生贵得是闲趣”意指人生最宝贵的是闲暇的乐趣,“不如且向溪边坐”意指着坐在溪边享受悠闲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借咏麒麟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评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通过对麒麟的赞美和对麒麟出现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同时,通过对比麒麟与人类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诗人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腐败现象,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公正和美好的生活。整首诗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