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匝枯树,偃地明霜痕。
凄风骤相薄,窸窣声在根。
床头射灯火,被色青不温。
屋上天光低,一去万里浑。
星寒炯中赤,四极垂墨云。
飞鸿唳云杪,知尔凄无群。
客病艰早寐,独立孤意存。
意往转幽怯,百恻难自扪。
白日如去箭,元鬓亦易髡。
安得赤松子,招我游昆崙?

【注】: ①园林匝枯树:园林中到处都是枯萎的树木。②偃(yǎn)地明霜痕:在地面上留下了被雪覆盖的痕迹。③凄风骤相薄:凄冷的寒风猛烈地吹来。④窸窣(sūsuǒ):落叶或细草摩擦的声音。⑤射灯:点燃的灯光。⑥被色青不温:被子的颜色是青色,但感觉并不温暖。⑦天光:天空中的光。⑧四极(jī):指四方。⑨飞鸿:飞翔的大雁。⑩知尔凄无群:知道你们孤独凄清没有同伴。

【赏析】:此诗是诗人晚年病中所作。诗中写景抒情,意境幽远,感慨深沉;语言质朴而含蓄,音节和谐而铿锵。全篇采用五言和七言相结合的形式,以五言为主。每一句都由五个字组成,中间两字平声,后三字入声,声调铿锵。

首两句“园林匝枯树,偃地明霜痕”,写园内枯树满目,霜雪覆盖。诗人用“园林匝枯树”来表现秋末冬初的景象,又用“偃地明霜痕”来描写地上的积雪。这是对客观景物的直接描写,但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却可以想见诗人当时病中凄凉的处境。

第三句:“凄风骤相薄,窸窣声在根。”风吹着树枝摇曳作响,树叶簌簌作响。这一句写秋风呼啸,飒飒作响,更突出了环境的凄清。

第四句:“床头射灯火,被色青不温。”诗人躺在床沿上,点着灯火取暖,但是被子却是青白色的,而且觉得它并不暖和。这句写诗人夜深人静时的情景。

第五、六两句:“屋上天光低,一去万里浑。”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天色阴沉,云层低垂,好像已经离天而去。这句写诗人的心境。

第七、八两句:“星寒炯中赤,四极垂墨云。”寒冷的夜空中,星星发出微光,映红了天际一片红霞。诗人抬头望星空,发现北斗七星在寒冷的夜空中发出光芒,好像整个宇宙都在黑暗笼罩之中一样。这里的星星和北斗七星都是暗沉沉的。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更加觉得孤单寂寞,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

第九句:“飞鸿唳云杪(miǎo),知尔凄无群。”大雁在高空飞翔,发出叫声,好像在为那些孤独无伴的鸿雁呜咽叹息。这里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鸿雁的叫声比作自己的心声,写出了他内心的哀鸣。

第十句:“客病艰早寐,独立孤意存。”诗人因为生病的缘故,难以入睡。他一个人躺在床上,心里想着许多事情,感到非常孤单无助。这句写诗人的孤独之感。

第十一、十二两句:“意往转幽怯,百恻难自扪。”诗人的心情变得忧郁起来,感到心情烦闷,难以自我安慰。这里的“意往转幽怯”是指诗人内心感到忧郁,情绪变得低沉。

第十三、十四两句:“白日如去箭,元鬓亦易髡。”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不知不觉间已经衰老了。他的发鬓也已经斑白稀疏。这里的白发和秃顶都表示了诗人岁月蹉跎,年华老迈的悲哀。

最后两句:“安得赤松子,招我游昆崙?”希望能够有神仙般的赤松子出现,带领自己到昆仑山中去隐居。这里诗人表现出了一种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豪情壮志。

此诗通过描绘秋末冬初的景色和诗人孤独凄凉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同时,诗人也展现出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