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之绡玉光砑,不抵村人棉布价。
鱼肠之剑同昆吾,利亦可断豢马刍。
饮酒不解酒中趣,水底馋鱼嚼飞絮。
西山吹落城岚青,移之可当飞燕屏。
射雕健臂只弹雀,天马宜为锦鞯络。
丈夫不能濯足昆崙源,醉饱而死将谁冤?
醉后书城南酒肆壁三章,其二鲛人之绡玉光砑,不抵村人棉布价。
鱼肠之剑同昆吾,利亦可断豢马刍。
饮酒不解酒中趣,水底馋鱼嚼飞絮。
西山吹落城岚青,移之可当飞燕屏。
射雕健臂只弹雀,天马宜为锦鞯络。
丈夫不能濯足昆崙源,醉饱而死将谁冤?
注释:
- 鲛人之绡:鲛人的丝绸很美,这里用来形容诗中的“绡”。
- 玉光砑:玉的光在绢上反射出的光泽。
- 昆吾:指古代的昆吾国,这里代指宝剑。
- 豢(huàn)马刍:喂马的草料。
- 西山:指西边的山。
- 城岚青: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飞絮:飘散的柳絮。
- 天马:传说中有天马这种神马,这里用来形容骏马。
- 锦鞯络:用彩色丝线织成的鞍垫。
- 昆崙源:昆仑山,古人认为昆仑山有水源,可以濯洗双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醉后书城南酒肆壁三章》中的第二首诗。全诗通过描写诗人醉酒后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不同物品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看法,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首联“鲛人之绡玉光砑,不抵村人棉布价”通过鲛人丝绸与村人棉布的价格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不屑一顾。他认为,即使是鲛人美丽的丝绸,也比不上普通人家的棉布来得实在。这里的“绡”指的是轻薄的丝绸,而“棉布”则是指普通的布料。两者各有特点,但在诗人看来,后者更符合他的品味。
颔联“鱼肠之剑同昆吾,利亦可断豢马刍”继续运用对比手法,将鱼肠剑与昆吾宝剑进行比较。虽然鱼肠剑锋利无比,但是昆吾宝剑的锋芒更为突出,甚至可以切断喂养马匹的草料。这里的“昆吾”指的是传说中的一个国家的名字,代表着高贵和荣耀;而“豢马刍”则是指饲养马匹的饲料。两者都是锋利的武器,但昆吾宝剑更具威慑力。
颈联“饮酒不解酒中趣,水底馋鱼嚼飞絮”则转向了饮酒的主题。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人在醉酒后无法体会到饮酒的乐趣,反而像一条贪吃美味的鱼儿一样在水底咀嚼着飘散的柳絮。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酒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在他看来,酒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让人陷入了无尽的欲望之中。
尾联“西山吹落城岚青,移之可当飞燕屏”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通过将西山的美景描绘成一幅画卷,并把它比作飞燕屏风,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里的“飞燕屏”指的是装饰精美的屏风,象征着富贵和优雅的生活。
最后两句“射雕健臂只弹雀,天马宜为锦鞯络”则是对英勇人物的赞美。诗人在这里用到了两个典故:射雕、天马。前者指的是英勇善战的弓箭手,后者则是指传说中的神马——天马。这两个典故都传达了诗人对英勇人物的敬佩之情。同时,诗人还用锦鞯络来比喻这些英勇人物的风采。这里的“锦鞯络”是用彩色丝线织成的鞍垫,象征着华丽和尊贵。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不同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看法以及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在诗中展示了自己的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