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种席如种稻,罱坂为池界画开。
河鼓星帷宜翠织,天吴绣衵称刀裁。
呴烟柳背鱼苗上,蹴露花阴燕女来。
他日西风冰簟阔,梦痕腻遍楚王台。
【诗句释义】
看种席:观察种草。
野人:指农夫,这里指诗人自己。
罱坂(bàn):用竹筒或木筒打土成块,用来筑堰。
界画开:界限清楚。
河鼓星帷:即河鼓星帘,用五彩丝织成的帷幔,象征天上的银河。
翠织:绿色丝线交织而成的织物。
天吴绣衵(fú sù):天上的云彩和水汽形成的云雾状物,像锦绣一样。
呴烟柳背鱼苗上:形容春天柳树发芽,水面上的鱼苗冒出水面的样子。
蹴露(cù lù):踩着月光。
花阴:花朵和树叶形成遮蔽处。
燕女:燕子。
他日:日后。
西风:秋风。冰簟(diàn):冰制的坐垫。
腻遍:黏糊糊地布满。楚王台:楚国的王宫。
【译文】
农夫在野外耕种的时候,就像种稻谷一样把泥土挖出来。他用竹筒或者木筒把泥土压实,筑起一道道坝来划分出一块块田地。
天空中挂着河鼓星,它那绿色的帷幔仿佛是五彩缤纷的丝线交错编织而成,美丽极了。
天边的云彩像锦绣一样,它们在天空中飘来飘去,就像水气凝结成的东西。
春风一吹,嫩绿的柳叶开始发芽,鱼儿从水里探出头来,好像是春天的使者。
等到秋天来了,秋风阵阵袭来,地上铺满了落叶,一片片叶子被踏得黏糊糊的,好像粘满了霜。
远处的楚王台上,当年楚王曾经在那里居住过。
【赏析】
此诗描写了春天农事的情景,以及夏日的景色和秋天的景象。全诗四联,前两联描写春耕、夏种、秋收的过程和情景,后两联描写夏夜的月色和秋天的霜降。
第一联“野人种席如种稻,罱坂为池界画开”写的是春天农事的情景。“野人种席”,意思是说农夫正在种地。这里的“野人”并不是指一般的农民,而是有特指,指的是诗人自谓。“种席如种稻”,意思是说农夫正在种稻米,这是农耕生活的象征,也是对劳动人民的赞美。“罱(jiǎ)阪(bǎn)为池”的意思是说农夫正在筑堰,准备引水灌溉。这是为了种植庄稼的需要。“界画开”,意思是说筑堰的堤岸已经修好,界限很清楚。这一句写出了农夫勤劳的精神,也表现了农耕文明的重要性。
第二联“河鼓星帷宜翠织,天吴绣衵称刀裁”写的是夏日夜晚的景象。“河鼓星帷”指的是天河上的星斗,也就是天上的星星,它们像一幅幅画卷挂在夜空之中。“翠织”,意思是绿色的丝线交织而成的织物,这里比喻的是银河。“天吴绣衵”,指的是天上的云彩和水汽形成的云雾状物,像锦绣一样的美丽。这一句写出了夏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联 “呴(xǔ)烟柳背鱼苗上,蹴(cù)露花阴燕女来”写的是秋天的景象。“呴(xǔ)烟柳背鱼苗上”,意思是说柳树的叶子长了出来,小鱼在水里游动。这两句写出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蹴露花阴燕女来”,意思是说燕子在月光下飞来飞去,好像在寻找食物。这两句写出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
第四联“他日西风冰簟阔,梦痕腻遍楚王台”写的是冬天的景象。“他日”,意思是以后;“冰簟”(diàn),指的是冬天用的凉床,用冰做成的;“腻遍”,意思是说冰凉的床铺上留下了无数的痕迹。这两句写出了冬天的寒冷和静谧。“楚王台”,指的是楚国的王宫,也是指诗人自己的住所,这里是借指故乡。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