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家烟月木兰桡,梦忆扬州廿四桥。
空傍玉钩寻翠钿,已无琼树狎红箫。
萸湾罱榜横春絮,瓜步帆灯送夕潮。
枉有罗襟啼点在,不随飞雁影同消。
【注释】
悔曾九章 其二:指诗人对扬州的怀念。九章:这里代指《九歌》。
隋家烟月木兰桡(mùrán yáo):隋炀帝在江都建行宫,以木兰木制作桡。
梦忆扬州廿四桥:梦回扬州,梦中还记得二十四桥。
空傍玉钩寻翠钿(dīn):徒然地傍着那玉制的钩子寻找翠色的钿头。
已无琼树狎红箫:已经没有了那些红色的箫管与琼树相伴。
萸湾罱榜横春絮(xiáng bà gēng héng chūn xù):茱萸湾打渔人把网横放着捕捞春天的飞絮。
瓜步帆灯送夕潮(wěi bù fāng dēng sòng xī cháo):在瓜步山看船帆上挂着的灯光送别夕阳中的潮水。
枉有罗襟啼点在:枉自拥有像罗衣一样的花环,但泪滴点点还在脸上。
不随飞雁影同消:不随着飞雁的影子一起消逝。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词,借对扬州风物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扬州繁华的追怀和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悔曾九章 其二”:这两句是全词的主旨,表达出作者对往昔繁华岁月的留恋与惋惜之情。
“隋家烟月木兰桡,梦忆扬州廿四桥。” 隋炀帝在扬州大造宫殿,修建行宫,让百姓不堪重负,而诗人对此深表痛心,因此用“隋家”来讽刺炀帝的奢侈。“梦里依稀看到扬州的二十四桥,它依旧那么美丽动人。”这里的“梦忆”一词,表明诗人对扬州的深深思念,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美丽的夜晚,看到了扬州的二十四桥。
“空傍玉钩寻翠钿,已无琼树狎红箫。” 诗人来到这个曾经繁华的地方,却只看到一片废墟,昔日的繁荣已经消失殆尽。“傍着玉制的钩子寻找翠色的钿头,再也看不到那些红色的箫管与琼树相伴。”这里的“玉钩”和“翠钿”,都是扬州的象征,也是过去繁华的象征。而现在,这些都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了一片废墟。
“萸湾罱榜横春絮,瓜步帆灯送夕潮。” 诗人来到了江边,看到了渔人在打渔的场景。他们把网横放着,捕捉着春天的飞絮;看着远处的帆灯,听着潮水的拍打声。这里的“罱榜”和“帆灯”,都是江边的景象,也是过去繁华的象征。而现在,这些都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了一片废墟。
“枉有罗襟啼点在,不随飞雁影同消。” 诗人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同这飞雁一样,虽然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但现在却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他的泪水滴在罗衣上,就像那飞雁的影子一样,永不消失。这里的“罗襟”和“飞雁”,都是诗人的象征,也是他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这首词通过对扬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