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暮潮下,但有暮潮声。
水阔云为岸,风斜叶过城。
人多思旧树,天为涤残兵。
侧面障篷笠,凄然促棹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根据题目要求,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情感。注意诗句中的关键词“暮潮”“云”“风”“残兵”等。

过桃花渡雨:过了桃花渡,下着雨的天气。

不见暮潮下,但有暮潮声。:看不见傍晚的落潮,只听见傍晚的潮水声响。

水阔云为岸,风斜叶过城。:江水宽阔如天,云雾成了堤岸;风吹过来,树叶在城墙上飘过。

人多思旧树,天为涤残兵。:人们思念着老柳树上的枝条,而苍天则洗涤了战场上的败卒。

侧面障篷笠,凄然促棹行。:船帆被侧边挡着,顶着斗笠,凄凉地划桨前行。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经过桃花渡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不见暮潮下,但有暮潮声。”诗人来到桃花渡时,只见天色已晚,落日余晖洒满江面,但听不到潮水涨落的声音。“不见”与“但有”形成对比,表现诗人因急于赶路而无心观赏落日景象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此时此地环境幽静的特点。一个“但”字,表明作者对于落日余晖和潮声都没有太多感觉,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即将来临的夜幕上。

颔联:“水阔云为岸,风斜叶过城。”江水宽广如同无边的天际,天上的云彩仿佛成了岸边的屏障;微风吹来,树叶在城墙上飘过。“水阔”“云”是远景,“风斜”“叶”是近景,虚实相间,写出了落日时分江水的宁静、天空的空旷及微风拂面的惬意。

颈联:“人多思旧树,天为涤残兵。”因为这里曾发生过战事,所以人们怀念那些曾经战死沙场的老柳树;而苍天则洗涤了战场上的败卒。这两句既点明了地点(桃花渡),又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尾联:“侧面障篷笠,凄然促棹行。”船帆被侧边遮挡,顶着斗笠,凄凉地划桨前行。诗人用一“侧面”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落日余晖映照在船帆上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寂寥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虽然景色美丽,但自己的心情却是凄凉的。

可以看出诗人通过描写桃花渡的落日余晖、江水、柳树、云彩等自然景色以及人的情感体验等元素,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