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溆得空阔,方亭俯碧流。
吹芬波是曲,浴影客为鸥。
荷叶争萍大,芦芽让蕨抽。
此间无六月,谁复抱琴游?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南溆得空阔,方亭俯碧流:“南溆”指的是一个宽阔的水边地带,“方亭”是方形的亭子或水边的建筑,“俯碧流”意味着亭子俯瞰着清澈的流水。
  • 吹芬波是曲,浴影客为鸥:“吹芬”指的是水面上泛起的泡沫,“波是曲”形容这些泡沫像弯曲的线条一样排列,“浴影”可能是指水鸟的影子在水中显现,“客为鸥”中的“客”可能是指观赏者自己,“鸥”则是指生活在水边的海鸟。
  • 荷叶争萍大,芦芽让蕨抽:这里的“荷叶”和“萍”都是漂浮的水生植物,而“芦芽”和“蕨抽”则描述了其他植物的生长状态。
  • 此间无六月,谁复抱琴游: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感慨,似乎在说如果没有夏天,那么谁会去弹琴游玩呢?
  1. 译文对照
  • 原文:“尺五庄即事诗十二章 其四”(姚燮)
  • 译文:南面的水塘开阔空旷,方形的亭子俯视着清澈的流水。水面上飘着泡沫如同曲折的河流,水中的鱼儿影子映照着天空。荷叶争相挤占水面,芦苇嫩芽在泥土中生长。在这没有六月炎热的季节里,又有谁能抱着琴来此游玩?
  1. 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述:姚燮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溆的自然风光,从宽广的水域到亭子的静谧,再到水面上的泡沫和鱼影,都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 人文情怀的抒发: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思考如何在没有夏日炎热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
  • 艺术手法的运用:姚燮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吹芬波是曲”和“浴影客为鸥”,这些都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解读,也反映了他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情感。

《南溆得空阔,方亭俯碧流》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作品。姚燮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传统诗词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