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功则复金陵,乃定中兴全局,论立德则抚晋境,曾活亿万灾黎,三载依节楼,模范亲承,侍坐得沾时雨化;
继文正而膺七命,殊勋无愧埙篪,继文襄而督两江,伟业交辉桑梓,十年违函丈,箴规频锡,奉书适痛大星沉。
【注释】
- 金陵:今江苏南京,古称金陵,为六朝古都。
- 中兴:恢复国家兴盛的功业。
- 抚晋境:治理山西地区。
- 三载:三年。依节楼:守节,不屈于敌,不受降。
- 文正:指曾巩字子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正”。
- 七命:指曾国荃被封为伯爵。
- 文襄:指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洋务派首领。
- 两江:指江苏和安徽。
- 大星:即太白金星,古代认为能预示吉凶,这里指曾国藩去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曾国藩的评价,赞扬他的立德立功之功,表达了对其逝世的哀痛之情。
第一联:“论立功则复金陵,乃定中兴全局。”意思是说,在讨论建功立业的问题时,曾国荃提出了恢复金陵(南京)的战略计划,并最终决定了国家的复兴和整体布局。
第二联:“论立德则抚晋境,曾活亿万灾黎,三载依节楼,模范亲承。”意思是说,在谈论立德的问题时,曾国荃提出了治理山西地区,拯救了亿万民众,并且他坚守节操,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第三联:“侍坐得沾时雨化;继文正而膺七命,殊勋无愧埙篪。”意思是说,曾国荃跟随老师学习,得到了老师的教诲和指导,继承了文正公的事业,被授予伯爵的荣誉。
第四联:“继文襄而督两江,伟业交辉桑梓,十年违函丈,箴规频锡。”意思是说,曾国荃接替了文襄公的职位,担任了两江总督的职务,他的伟业与家乡的繁荣相映衬。他远离家乡长达十年,但仍然经常得到家乡人的关心和提醒。
整首诗通过对曾国藩的赞誉,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复兴和民族振兴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