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转战数千里而遥,功业在金陵,刘诚意陈平江名并三吴,落日伤心过旧垒;
兄弟相距十九年之久,后先崇太傅,岘山碑西州墅感深百世,临风洒泪吊宗臣。
【注释】
东南:指江苏、浙江一带。
刘诚意:即刘宋,为宋国公,曾国荃之父。陈平江名并三吴:陈平,西汉著名政治家、开国功臣,封淮阴侯,以功封为陈侯。因封地在淮水北边,故号为“淮阴”。这里泛指曾国荃的父亲曾祖父。落日伤心过旧垒:指曾国藩的祖籍是湖南衡阳(今属湖南)人,曾家先人在安徽庐江县的旧居地。
太傅:曾国荃祖父曾文正公的爵位。岘山碑:在襄阳城西。西州墅:指荆州。感深百世:指其功德被后人传颂,影响深远。临风洒泪吊宗臣:指曾国荃对父亲的追思和哀痛。
【赏析】
这首诗是曾国荃于1859年秋写的挽联。曾国荃,湘乡人,曾国藩长子(1824—1870),字沅甫。咸丰元年(1851)以千总从父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金田起义。次年随父攻长沙,克岳州等城,擢知府。同治三年(1864),率兵克武昌,升巡抚。后因与官文意见不合而罢归乡里。光绪十一年(1885),授四川总督。十二年,任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鸦片。旋调两江总督,兼充南洋通商大臣。十五年,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善后事宜。二十六年,调陕甘总督。二十七年,调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三十年,调两江总督。光绪三十一年(1905),授武英殿大学士。宣统二年(1908)卒。著有《左氏春秋质疑》、《求阙斋诗文集》等。
曾国荃是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也是一位有才能的诗人。他擅长写挽歌,诗作多情意绵绵、婉转动人,且能抓住挽联的特点,用典贴切,音节和谐优美。这首七律就是一首著名的挽联。
首联:“东南转战数千里而遥,功业在金陵。”意思是说:我在东南地区转战了数千里,虽然远离家乡,但我的功劳和业绩却建于金陵。金陵指南京,南京是当时太平天国的首都,曾国荃在此指挥湘军作战。
颔联:“刘诚意陈平江名并三吴,落日伤心过旧垒;兄弟相距十九年之久,后先崇太傅,岘山碑西州墅感深百世,临风洒泪吊宗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的祖先刘宋是汉高祖刘邦的心腹大臣,他辅佐高祖开创了基业,他的名声也传到了江南三吴,就像陈平一样。我们弟兄之间分别已经十九载,我先后成为太傅,你则在岘山碑前西州别墅感慨万分。面对江山美景,我们不禁涕泪横流。这两句诗中用了两个典故,刘宋是汉朝开国之君刘邦的心腹大臣,辅助刘邦开创了大汉基业,他的威名远扬,连江南的三吴都闻名于世。陈平则是汉朝的开国功臣,被封为淮阳侯,封地在淮水之北,因此又称陈侯。曾国荃父亲曾家祖上也有很高的地位,曾家世代在江南三吴一带居住,所以称江南三吴。太傅是东汉时期的一种官位,相当于丞相。曾国荃父亲曾文正公曾担任过这个官位。岘山碑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做《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中所提到的“西洲”,在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南长江边,相传为三国时孙权所立东吴黄鹤楼所在地。这里代指荆州。
颈联:“兄弟相期二十年,后先崇太傅,岘山碑西州墅感深百世,临风洒泪吊宗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兄弟之间约定要共同奋斗二十年,先后担任太傅。在西州别墅看到岘山石碑上的铭文后,我感慨万千,不禁流泪。这两句诗中用了两个典故,第一句中的“太傅”指的是曾国荃祖父曾文正公的爵位,第二句话中的“西州”代指荆州。
尾联:“临风洒泪吊宗臣。”这一句诗的意思是:站在秋风习习的江边,对着西州的古墓洒下热泪哀悼我们的先祖。
这首诗是一首很有名的挽联,表达了曾国荃对父亲曾文正公的深深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