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好,处处听吹笙。
月黑寻郎苗女秀,花红赐觋竹王灵。
庙火夜犹青。
【注】榕城:指福州。吹笙:指吹奏笙簧乐器,笙为中国传统乐器。苗女、觋(xì):古代男女巫术者。竹王:传说中竹林之神。
译文:
福州好,到处都能听到笙声。
月夜中寻找郎君的少女与姑娘们美丽动人,花红似火时女巫赐福给竹王显灵。
庙宇的灯火在黑夜中依旧闪烁。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春至五月间客居闽南期间所作。全诗四句,每四句一转韵,音韵铿锵,朗朗上口。
首句“榕城好”,起笔点明地点,交代诗人流连福州之由。榕城,即福州,古属福州府,今仍以福州为名。榕树,古称赤楠,其叶大,可蔽日,故亦称“榕”。榕城的榕树多,所以有此说。
次句“处处听吹笙”,写福州的风物人情。福州素有“榕城”之称,这里的榕树多,故有吹笙之声;同时福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这里又是海外来船的停泊之地,所以又有“处处闻海舶”“海港帆樯”之景。诗人在这里用夸张手法,将诗人对福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月黑寻郎女”,写福州的夜景和男女青年的情爱生活。“月黑”是夜晚的意思,这是诗人的想象。福州的榕城之夜,总是被月光照耀着,因此人们常说“榕城月色”或“榕城夜色”等。这里的“月黑”就是榕城月色的另一种说法。而“寻郎”则是指女子等待心上人的情景。在古代中国,男女相爱时常常通过诗歌来进行表达,因此“寻郎”也可以理解为“咏怀”或“赋诗”。
第四句“花红赐觋竹王灵”,写福州的花和竹。这里的“花红”是指鲜花盛开的景象,这是诗人的想象。而“竹王”则是福州当地的一个传说故事,据说竹王是一位神灵,他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吉祥。而这里的“灵”则是指竹子的神性。
最后一句“庙火夜犹青”,写福州的庙宇灯火通明。在古人的观念中,庙宇是供奉神灵的地方,因此人们在庙宇里烧香拜佛、祈福求祥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这里的“庙火夜犹青”则是指福州的寺庙在夜晚仍然灯火通明、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此诗通过对福州的自然风光、风物人情以及男女爱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福州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同时,诗人也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将诗人对福州的情感和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