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灭初阳细不胜,蒙蒙渐破午烟蒸。
洒花有色知春暖,润野无声兆岁登。
平远江山俱入画,深沉楼阁已宜镫。
忘情未得《吴娘曲》,祇恐间愁触又增。
【注释】
1.小雨:春雨初晴。
2.明灭:明亮而时隐时现,形容春雨细密。
3.不胜:承受不住,指春雨的润泽。
4.蒙蒙:雨雾缭绕的景象。
5.渐:逐渐。
6.洒花:像洒落的花瓣一样。
7.有色:有色彩。
8.知:知晓。
9.润野:使大地滋润。
10.无声:不出声,比喻不张扬。
11.兆(zhào)岁登:预示来年丰收。
12.平远:平坦遥远。
13.画:绘画。
14.深沉:深邃。
15.宜镫(dēng):适宜点灯。
16.忘情:忘却世俗情感,超然物外。
17.《吴娘曲》:一首古曲名。
18.恐:担心。
19.触又增:增添烦恼。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雨的七言律诗。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给自然带来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
首二句写春雨之“明灭”,用“细”字来形容其特点,既表现了春雨的柔和,又暗示了春雨的连绵不断;接着写春雨的降临,将春雨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形象生动。三、四句进一步描绘春雨的景色,通过“洒花”和“润野”两个画面,展现了春雨对大地的滋养作用,以及它所带来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五、六句则转向对春雨的观察和感受,将春雨拟人化,赋予其“有色”和“无声”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了春雨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春雨对人们心情的影响,使人忘却俗世的烦忧。
尾联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担心自己因为无法忘情于美景而增添了烦恼。这种自我反思与前文的描述相互呼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深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塑造了春雨的形象,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得整首诗更具有了哲理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