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传人定月华明,渐觉新寒夜气清。
露重似宜添羽帔,树疏何处著秋声?
一灯旧雨乡园梦,残夜西风独客情。
身世不从詹尹卜,流行坎止足吾生。
【译文】
九月十五的夜晚,我漫步在庭院中。
钟声传人定月华明,渐觉新寒夜气清。
露重似宜添羽帔,树疏何处著秋声?
一灯旧雨乡园梦,残夜西风独客情。
身世不从詹尹卜,流行坎止足吾生。
赏析:
《九月十五夜中庭闲步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深秋之夜,独自一人漫步于庭院之中,观赏着皎洁的明月和清凉的秋风,以及庭院中的景物,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此诗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钟传人定月华明,渐觉新寒夜气清。”这是第一句,描写的是中秋之夜的景色。在古代,中秋之夜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庆祝这个节日。而此时,正是中秋节的前夕,所以月亮格外明亮,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同时,夜幕降临,气温下降,给人一种新寒的感觉,但同时也有一种清新的气息。
“露重似宜添羽帔,树疏何处著秋声?”这是第二句,描写的是夜晚的露水和树木。在秋天,露水是很常见的,因为秋天天气干燥,空气中的湿度降低,所以露水容易凝结成滴。此时,月光洒在露水上,形成一层薄薄的雾气,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同时,树叶稀疏,只有零星的几棵树,没有其他的声音,只有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
“一灯旧雨乡园梦,残夜西风独客情。”这是第三句,描写的是作者的家乡和自己的心境。在中秋之夜,作者回忆起故乡的场景和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时,他常常在乡园中度过中秋之夜,听着虫鸣声、看着明亮的月亮,感受着家乡的温暖和亲情。然而,现在他却一个人漂泊在外,只能独自面对这凄凉的夜晚,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身世不从詹尹卜,流行坎止足吾生。”这是最后一句,也是整首诗的结尾。这里的“詹尹”是指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据说可以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未来的事情。而“流行坎止”则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切事物都处于一种循环往复的状态,有起有落,有盛有衰。因此,作者表示自己的命运由不得自己决定,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而这种认识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人生观——顺其自然,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