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度长江向石头,依然踪迹半沉浮。
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类猴。
老我也曾磨铁砚,古人先已敝貂裘。
从兹万里堪乘兴,浩荡难驯似野鸥。
这首诗的作者为李白。下面是对每句诗的具体解释,以及相关的译文和赏析:
第一句:“书怀”
- 注释: 写自己的感受或心境。
- 译文: 写下我内心的情感或想法。
第二句:“七度长江向石头,依然踪迹半沉浮。”
- 注释: 七度指的是多次,长江指的是长江,石头可能是指某座著名的山或者地标。
- 译文: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走过长江,但我的足迹有时是浮在水面上的。
第三句:“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类猴。”
- 注释: 草玄指的是写作时笔锋生硬,字字如同白纸一般;刻棘比喻做事艰难,需要长时间努力。
- 译文: 我写作时经常感觉笔法生硬,就像写字变成了白色一样。我努力工作,但似乎总是不如猴子那样轻松。
第四句:“老我也曾磨铁砚,古人先已敝貂裘。”
- 注释: 磨铁砚指的是磨利笔砚,古人先已敝貂裘表示古代文人已经用尽了资源。
- 译文: 我年轻时也曾经使用过铁制的砚台来磨墨,古代文人为了创作早已耗尽了貂皮裘衣。
第五句:“从兹万里堪乘兴,浩荡难驯似野鸥。”
- 注释: 从兹意味着从此,万里表示遥远的距离,堪乘兴指的是有足够的兴致去面对这样的旅程。
- 译文: 现在我已经有足够的兴致去面对这段万里之旅,但我的内心难以被驯服,就像那不受束缚的野鸥一样。
赏析:
李白的这首诗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气息,表达了他在面对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时,仍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通过对比自己与古人的努力与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的“草玄”与“刻棘”等词汇,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反思与自我批判,显示了他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与坚持。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飞翔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