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梁溪歌乐只,征从荒后见艰难。
每怀乌鸟思归里,岂为鲈鱼始挂冠。
洛下将登耆宿列,江南已作斗山看。
满堂丝竹堪娱乐,其奈苍生望谢安。
我们来理解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 诗句:先输出整首诗,然后逐句分解。
- 译文:对每一句的翻译。
- 注释和赏析:对关键词加上解释和分析。
我们开始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十载梁溪歌乐只,征从荒后见艰难。
- 解析:“梁溪”指的是今天的江苏无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无锡生活了十年,期间虽然享受着音乐与欢乐(“歌乐”),但后来经历了战争与动乱,国家陷入困境(“征从荒后见艰难”)。这里反映了诗人对过去和平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思考。
第二句:每怀乌鸟思归里,岂为鲈鱼始挂冠?
- 解析:这里的“乌鸟”可能是指古代文人以乌比喻自己,而“鲈鱼”则可能象征着归隐的愿望。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一方面他怀念家乡(“怀乌鸟思归里”),另一方面又不愿因逃避现实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或事业(“岂为鲈鱼始挂冠”?),即不想因为追求个人安逸而放弃为国家效力的机会。
第三句:洛下将登耆宿列,江南已作斗山看。
- 解析:这里的“洛下”指洛阳,是当时的文化和政治中心;“耆宿列”可能是指洛阳城中有多位年长而有学问的人。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够得到前辈的指导和认可(“将登耆宿列”),同时对自己能够在江南(“江南已作斗山看”)取得成就表示自信。
第四句:满堂丝竹堪娱乐,其奈苍生望谢安。
- 解析:这句诗表达了宴会上的音乐与舞蹈可以带来欢乐和放松的氛围(“满堂丝竹堪娱乐”),但诗人却感到无奈和焦虑。这里的“苍生”可能指的是广大百姓,而“谢安”则是历史上著名的宰相、政治家。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谢安的成就和地位,表达了对普通民众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背景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和平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忧虑。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整体而言,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