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分蟾影印虚庭,为爱清光倚小亭。
惭对青山头已白,闷看黄菊眼还青。
烟拖暮霭笼寒柳,风漾幽池蹴细萍。
不叹空闺多寂寞,教儿犹喜有遗经。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诗人郑光祖任太常博士期间,时值深冬,寒月皎洁。诗人因爱月之“清光”而“倚小亭”,又因“惭对青山头已白”,“闷看黄菊眼还青”,遂有“不叹空闺多寂寞,教儿犹喜有遗经”之感。全诗以写景为主,融情入景;前四句描绘月夜景色,后四句抒发诗人感情。

“宵分蟾影印虚庭”,点题,交待时间与环境。夜分,深夜时分。蟾,月中之物,此处指月亮。庭,院子。这二句是说:夜色正浓的时候,月光从窗户照进室内。

“为爱清光倚小亭”,承上启下,过渡到下文。“为爱”,因为喜欢。“清光”,指月光。这二句是说:我喜欢这明亮的月光,所以靠在小亭子上看。

“惭对青山头已白,闷看黄菊眼还青”,写诗人在欣赏月色时的心境。“惭对”,惭愧地面对。“黄菊”,菊花。“眼还青”,眼睛仍然明亮。这二句是说:惭愧地面对青山白发的自己,闷闷地看着菊花依然明亮。

“烟拖暮霭笼寒柳,风漾幽池蹴细萍”,写诗人观赏夜景时的所见所感。“烟拖”,烟雾飘动。“暮霭”,傍晚的云气。“笼”,笼罩。这二句是说:烟雾飘动,笼罩着寒冷的柳树;风吹拂着幽静的水塘,掀起细小的浮萍。这两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不叹空闺多寂寞,教儿犹喜有遗经”。这二句是说:我不感到空虚寂寞,因为我还有儿子,他喜欢学习儒家经典。“教儿”,教育儿子。“遗经”,遗留下来的经书。“犹喜”,仍然喜爱。这二句是说:我不感到空虚寂寞,因为我还有儿子,他仍然喜爱学习儒家经典。

整首诗通过对月色的描绘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