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石人何在,孤城气逼秋。
郊原禾黍尽,愁上稻孙楼。

【注释】

稻孙楼:指临安城西的一座楼。

孤城气逼秋:形容城郭显得十分凄凉,给人一种秋天萧瑟之感。

郊原(jiào yuán):城外原野。

禾黍(shuǐ):指庄稼。

【赏析】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一句抒情,情景交融。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势衰微、民族危难的深切忧虑之情。

首句“拜石人何在”,是说那些在岳飞墓前的石人早已不存在了。这里暗含着一个典故。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其遗体葬于临安西湖之畔。后来,宋王朝为了表示对岳飞的怀念,便在岳飞墓前塑了一对石像,以表示对其的敬仰。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石人早已荡然无存。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临安城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对比,又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无限感慨。

颔联“郊原禾黍尽,愁上稻孙楼”,进一步描绘了临安城的萧条景象。这里所说的“禾黍”,指的是庄稼。在丰收的季节里,田野里应该满是一片金黄色的庄稼;然而,在如今的临安城中,却连一粒谷物都没有,只剩下一些荒废的建筑和废墟。这种对比更加强烈地突出了诗人心中的悲愤与无奈。而“愁上稻孙楼”则进一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这里的“愁”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悲伤,更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忧愁。因为只有当国家处于危亡之际,百姓才会如此愁苦。因此,这一联诗不仅写出了临安城的荒凉与破败,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担忧。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势衰微、民族危难的深切忧虑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