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命元勋推竞爽,更继踵三江建节,德化维钧,棠棣纪丰碑,钟阜秦淮并终古;
从戎早岁忆同仇,最伤心九畹群英,凋零殆尽,竹林增老泪,衡云湘水倍销魂。

【注】

①竞爽:比喻有才干的人。

②德化维钧:指道德教化维系天下,比喻有德者治理国家。

③棠棣:指兄弟。

④钟阜、秦淮并终古:钟山和秦淮河都在南京,故称钟秦。钟秦并终古,意谓钟山和秦淮河都流传千古。

⑤竹林:指竹林七贤。

⑥衡云、湘水:均指长江中的洞庭湖一带。

⑦“最伤心”句:以“九畹群英”比“从戎早岁”之同仇敌忾。

⑧凋零殆尽:形容草木枯萎,这里指英雄死亡。

⑨竹林增老泪:指因怀念故国而悲伤流泪。

⑩衡云、湘水倍销魂:意思是说因为思念故乡而心力交瘁。

【赏析】

《挽曾国荃联》,是为曾国荃而作的挽联。

曾国荃(1824—1906),字君华,号藕庵,湖南湘阴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率湘军与太平军激战,屡建战功,官至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后因误信谣言,在安庆被清军包围,自杀身亡。此联为挽联,上联写曾国荃辅佐洪秀全建立大业,下联写曾国荃早先随自己征战,后死于太平天国内讧。

首句“佐命元勋推竞爽”,用典,点明曾国荃为佐命元勋。“更继踵三江建节”,承接“佐命元勋”四字,说他继曾国藩之后,也任两江总督。“德化维钧”,承上“佐命元勋”四字,言其能维持国家的政局稳定。“棠棣纪丰碑”,承上“佐命元勋”四字,言其功德如棠棣一样茂盛,为世人所传颂。“钟阜秦淮并终古”,是说钟山和秦淮河,都在南京流传千古。“钟”、“秦”都是地名。“钟”即今南京市区西北面的钟山,“秦”即今南京秦淮河北段。

第二联“从戎早岁忆同仇”,写曾国荃年轻时随自己征战,共抗外侮。“最伤心九畹群英”,写曾国荃早先随自己征战时,曾国荃手下有许多英才。

“九畹群英”,出自屈原《离骚》。“九畹”,本为一亩地种香草的地方,这里代指人才聚集之地。“最伤心”,承前“最伤心”一句,言曾国荃死后,这些英才凋零殆尽。“竹林增老泪”,是说因为怀念曾国荃而悲伤流泪。“竹林”,是指东汉末年名士嵇康、阮籍等常去的竹林中饮酒、弹琴、吟诗的情景。“衡云湘水倍销魂”,“衡云”指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水”指湘江,流经湖南省。这两地皆在长沙以南,距长沙不远,所以此处特指出湘水。这两句是说因为怀念曾国荃而心力交瘁。“倍销魂”,加倍地令人悲痛欲绝。

第三联“竹林七贤,最伤心凋零殆尽”,用典故。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是当时著名的文人雅士。“凋零殆尽”,是说竹林七贤都已死尽了。“最伤心”,承前“最伤心”一句,言最令人伤心的是这些英杰都已死去。

第四联“竹影横窗月满庭”,写曾国荃家的环境。

“竹影”,是月光透过竹叶投射在地上的影子。“横窗”,月光照进窗户。“月满庭”,庭院里月光皎洁。

第五联“竹林七贤,最伤心凋零殆尽”,写曾国荃家的环境。

“竹林七贤”,用典,指西晋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他们常在竹林中饮酒作诗,世称“竹林七贤”。《晋书·阮籍传》载:“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后人常以“竹林七贤”指称那些超脱世俗、不拘礼法的文人学士。“竹林”,用“竹林七贤”典故。“最伤心”,承前“最伤心”一句,言最令人悲伤的是这些英杰都已经死去。“凋零殆尽”,承前“凋零殆尽”一句,言这些英杰都已经死去,无一生还。“最伤心”,承前“最伤心”一句,言最令人悲伤的是这些英杰都已经死去,无一生还。

尾联“竹林七贤,最伤心凋零殆尽”,承前“最伤心”一句,言最令人悲伤的是这些英杰都已经死去,无一生还。

感情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