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药山前我祖庐,记来瞻拜十年余。
松楸不道全殊昔,堂构伊谁更复初。
落照堤边花黯淡,秋风原上客欷歔。
何时幸得沾微禄,归买田园聚族居。
诗句原文:百药山前我祖庐,记来瞻拜十年余。松楸不道全殊昔,堂构伊谁更复初。落照堤边花黯淡,秋风原上客欷歔。何时幸得沾微禄,归买田园聚族居。
译文:在百药山的前面,是祖先的居所,我来这里瞻拜已经十年有余。这里的松树和墓碑与我十年前看到的完全不同,那是谁又重新修建了这里呢?夕阳下的堤岸上的花朵显得暗淡无光,秋风中的原野让人感到凄凉,仿佛有无尽的悲伤。什么时候才能有幸得到微薄的俸禄,回到我的故乡购买田园,聚集我的家族呢?
赏析:诗人李光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祖先居所的瞻拜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先人的敬仰之情,还展现了诗人对于家族、故乡以及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百药山前我祖庐”直接点明了地点和对象,为后文的叙述奠定了基础。接着“记来瞻拜十年余”则表达了诗人多年来对这个祖居地的怀念与祭拜。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松楸”、“落照”“秋风”等,这些自然景象都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客欷歔”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最后两句“何时幸得沾微禄,归买田园聚族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困境、回归故土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百药山祖居地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这种感慨和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意义,同时也展示了李光理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