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元,原名卢襄,宋代诗人
宋衢州人,字赞元。
初名天骥,字骏元,徽宗朝避“天”字改。
第进士。
政和六年,以朝散郎提点两浙东路刑狱。
宣和间为徽猷阁待制、知江宁府,迁显谟阁直学士、江东路提点刑狱。
钦宗靖康中拜吏部侍郎,推册张邦昌为楚帝。
高宗建炎初责授成州团练副使、安置衡州。
有《西征记》。
生卒年:?-?
赞元,原名卢襄,宋代诗人
宋衢州人,字赞元。
初名天骥,字骏元,徽宗朝避“天”字改。
第进士。
政和六年,以朝散郎提点两浙东路刑狱。
宣和间为徽猷阁待制、知江宁府,迁显谟阁直学士、江东路提点刑狱。
钦宗靖康中拜吏部侍郎,推册张邦昌为楚帝。
高宗建炎初责授成州团练副使、安置衡州。
有《西征记》。
生卒年:?-?
【诗词原文】 城上危楼惊欲堕,北楫南樯,日日城边过。犹记昔年楼上坐,楼前景物多题破。 今日长年催捩舵,万井萧条,落日稀烟火。坡老不归招楚些,云山隔水如留我。 【注释译文】 城上高高的楼阁令人惊恐地要倒塌下来,从北面划船从南面撑桨,每天都经过这座城边上的楼阁。还记得过去在楼上坐着的时候看到的景象,楼前的风景景色已经很多都被题写了。 今天年老的舵手催促他划船,四周的村庄一片萧条冷落,太阳落山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题烂柯山》。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 1. 巨灵抬手劈华山,山痕断处苍石顽。 - 注释:巨大的神祗挥动手中的巨斧劈开华山,留下的痕迹在岩石上显得十分坚硬。 - 赏析:这里用巨灵挥斧劈山的意象来象征力量与坚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2. 秦王怒撼驱山铎,山色无由侵碧落。 - 注释:秦始皇(赢政)愤怒地挥动着指挥山的铎钟
诗中描述的是一种执着于理想、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与陶渊明个人的经历紧密相连。下面将逐一解读诗句及其深层意义: 1. “其十”:指这首诗的内容第十句。 2. 想行客过梅桥滑:描绘了一幅行人经过梅桥时滑倒的景象,暗示人生路上的坎坷和不易。 3. 免老农忧麦垄轻:表达了农民无需为庄稼担忧,麦田因及时收割而显得轻松,反映出诗人对农业劳动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4. 刑天舞干戚:引用神话中的刑天形象
卢襄《句·其十二》中的诗句“姑射真人玉骨香,淡月微风惜良夜。”出自宋代诗人卢襄的佳作。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清幽脱俗的画面,还隐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 姑射真人玉骨香:这里的“姑射真人”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而“玉骨香”则形容这种仙人的纯净与高尚。玉骨,即如玉般温润而有光泽的骨骼,象征着纯洁和高雅;香,则传达出他们的气质非凡和内在之美
这首诗名为《登鹿苑寺玉虹亭》,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注释和赏析: 1. 饥鼯愁玃号穷冬,层峦秀壁撑晴空。 (注释:饥饿的鼯鼠在寒冬中发出哀嚎,它们攀爬着山峰,仿佛要撑破晴朗的天空。) 赏析:开篇通过描绘饥鼯在严寒中的呼号,以及层峦峻岭秀美如画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以“穷冬”暗示了冬天的寒冷,而“撑晴空”则形象地表达了山峦之高耸入云,如同支撑天空一般。
注释:客人来访,看到小窗户敞开着,就像我想象中的山翁在山林间。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诗人以“小窗扉”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山水画面。首句写客至,见窗扉启,便知主人在山林之中;次句写主人在林中,与山翁相会,其乐融融;末句是写主人之想,希望山翁常留山林,过清幽的生活。全诗以“小窗扉”为线索,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句原文: 强呼膏雨鸠闲管,乍有香泥燕猛忙。 赏析: 这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句“强呼膏雨鸠闲管”,意味着春雨如膏般滋养大地,而鸠鸟则在悠闲地鸣唱,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紧接着,“乍有香泥燕猛忙”描绘了春日里燕子忙碌的身影,它们在温暖的泥土中筑巢,充满活力与热情。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春日画卷。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诗句解析: 1. “移家都向烟云住”:这句描述了作者搬到了远离尘嚣的地方,与世隔绝。在古代,“烟云”常用来形容山水之间,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2. “笑指岩前采樵路”:此处的“笑指”可能表示对隐居生活的自豪或自得其乐的心情。“采樵路”指的是去山中砍柴的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乐于隐居,享受山林生活。 3. “有时岩下见樵夫”: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常见的景象——在山中偶遇砍柴的人
注释:只见数十户人家,有观鹤的,也有捕鱼的。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江村晚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其一 独往无人处,幽深不可寻。 注释:只有我一个人独自前往,没有其他人陪伴,这个地方非常隐蔽,难以找到。 赏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之感。 其二 云霞明水际,风物正宜秋。 注释:天空中的云彩和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景色十分美丽,这个时候正是秋天,风景最为宜人。 赏析
赵发是宋代的诗人。 一名良,字达甫,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他出生于江阴周庄。他的生平和成就虽然在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但仅从他对书法艺术的贡献和其诗歌创作的情况来看,他无疑是宋代文坛上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
郑采(一一八八~一二四九),字载伯,一字伯亮,福安(今属福建)人。 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进士。 官校书郎,累迁左谏议大夫。 淳祐七年(一二四七)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九年卒,年六十二。 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九《枢密郑公行状》。 《宋史》卷四二○有传。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