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霜高细草平,架头风起一编横。
琼筵坐月人何处,侍史天香夜几更。
鼠落空梁余鬼气,虫吟旧砌得诗声。
烛龙未解多愁字,又到秋天不肯明。
秋夜
帘外霜高细草平,架头风起一编横。
琼筵坐月人何处,侍史天香夜几更。
鼠落空梁余鬼气,虫吟旧砌得诗声。
烛龙未解多愁字,又到秋天不肯明。
注释:
- 秋夜:秋天的夜晚。
- 帘外霜高细草平:窗外的霜降得很高,细小的草也显得平坦。
- 架头风起一编横:书架上,一阵风吹过,书卷被吹翻。
- 琼筵:美玉制成的酒桌。
- 侍史:指侍奉君王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
- 夜几更:深夜的时候。
- 鼠落空梁余鬼气:老鼠在空荡的屋梁上落下,留下了一股鬼气。
- 虫吟旧砌得诗声:蟋蟀在旧墙砖上鸣叫,仿佛在吟诵着诗篇。
- 烛龙:古代神话中的一条龙,这里指蜡烛的火苗。
- 又到秋天不肯明:再次到了深秋的季节,蜡烛的火焰却依旧昏暗,不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秋夜景色和心境的诗歌。首联“帘外霜高细草平,架头风起一编横”描绘了一幅霜降、秋风拂过的秋夜图景。细草平铺,霜花覆盖,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冷清的氛围。架上书籍被风吹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颔联“琼筵坐月人何处,侍史天香夜几更”则转入对人物的描写。琼筵是指美玉制成的酒桌,象征着富贵与奢华;侍史则是侍奉君王的人,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境遇。夜晚降临,明月高悬,但人却不知去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情感。
颈联“鼠落空梁余鬼气,虫吟旧砌得诗声”通过动物的活动来进一步描绘秋夜的景象。老鼠落在空荡的屋梁上,留下了一股鬼气,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凄凉。蟋蟀在旧墙砖上鸣叫,仿佛在吟诵着诗篇,但又似乎带有一丝哀婉。这里既有自然的声响,也有人文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夜画面。
尾联“烛龙未解多愁字,又到秋天不肯明”则是对整首诗的情感总结。烛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光明与温暖。然而在秋天这个多愁的季节里,它却依旧无法照亮黑暗,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困惑和迷茫。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描绘,以及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