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卑躬奉虎狼,岂甘衽席处红妆。
薄言愤向西宫诉,赢得荃荪不吐芳。
宁以卑躬奉虎狼,岂甘衽席处红妆。薄言愤向西宫诉,赢得荃荪不吐芳。
此首诗出自清末近现代初的吴妍因之作。吴妍因是清代著名的女诗人,其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善恶的批判思考。
诗中“宁以卑躬奉虎狼”一句展现了一种无奈与妥协的心态:宁愿低下自己的姿态,去迎合那些强大的力量,也不愿面对可能的困境或危险。这种心态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许多人在面对压力或困难时,可能会选择暂时退让以求得一时的生存空间。然而,这种妥协往往意味着放弃原则和尊严,最终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因此,诗中的这种表达,不仅是对于个人境遇的写照,更是对整个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岂甘衽席处红妆”则反映了另一种心态:不愿意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或角色中。这里的“衽席”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坐卧方式,而“红妆”则象征着美丽和诱惑。诗人在这里用“处”字,表达了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非主动追求幸福的方式。这种心态体现了对于自由和个人价值的追求,也是对传统束缚的一种反抗。它启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仅仅满足于现状,而应努力寻求改变,追求更加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薄言愤向西宫诉”,这句诗透露出强烈的情感和不满。西宫通常指帝王之所在,这里用来象征权力的中心。诗人通过“薄言”这一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虽然心怀愤懑,却难以直接表露出来的复杂心情。这种表达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暗示了社会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权力压迫和不平等。它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不公,敢于发声,追求真正的平等和正义。
“赢得荃荪不吐芳”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荃荪是一种香草,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这里,诗人用荃荪来象征自己的美好品德,而“不吐芳”则表达了一种被迫隐藏真相或美德的状态。这种表达既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个体品质的压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坚持自我、保持纯洁的执着追求。它提醒读者,在现实社会中,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和信念,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坚守和个性自由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更是对社会公正和人性美好的呼唤。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真谛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