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帘栊金缕衣,婆娑春梦已全非。
露湔雨洗浓阴淡,霜栉风梳密叶稀。
织锦流莺今寂寂,剪枝老燕故飞飞。
蹉跎红板江桥路,岂独桃花人面违。
《秋柳四首用渔洋韵 其三》是清代诗人刘东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秋柳的美丽与凄凉,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翡翠帘栊金缕衣,婆娑春梦已全非。”这句话描述了秋天里的柳树,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翠绿,就像是翡翠一样,而那金色的丝线装饰着柳树的枝叶,使得整棵树看起来更加华丽。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都是春天的梦,现在已经全都成为了过去。“婆娑”一词用来形容柳树随风摇摆的样子,给人一种优雅而又柔弱的感觉。这里的“春梦”指的是春天的梦境或者春天的景象,而“全非”则表示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无法再回去。这句诗通过对柳树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露湔雨洗浓阴淡,霜栉风梳密叶稀。”通过描述天气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露湔雨洗”描绘了雨水冲刷后的清新景象,而“霜栉风梳”则形象地描述了风吹过树叶的景象。这些自然现象都在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痕迹。最后两句“织锦流莺今寂寂,剪枝老燕故飞飞。”则更具体地描绘了季节更替对鸟类的影响。织锦流莺原本应该是热闹的歌声,但现在却变得寂静无声;剪枝的老燕也因为季节的变化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易逝的主题的表达。
这首诗还运用了一些象征和比喻,如“桃花人面违”,这里的桃花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人,而诗人却觉得与自己的身份或情感不符,这种矛盾的情感也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反思和感慨。总的来说,《秋柳四首用渔洋韵 其三》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既美丽又凄凉的秋天世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感受。
《秋柳四首用渔洋韵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诗作。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隐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感慨。诗中的柳树不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通过对柳树的描述和感慨,诗人传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无奈接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