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推英杰,龙图景大贤。
少思天下任,老至四夷传。
熏德吴风外,徵文洛学前。
人师真百世,社祀迁千年。
缅昔孤如绠,登朝直似弦。
垂帘诫宫阃,专柄斥枢铨。
奋舌天心正,噆肤党议偏。
赐环仍待制,筦钥又从边。
地辟横山垒,师承好水川。
灵胸罗甲盾,蕃落靖戈鋋。
卒践三台重,终持十事坚。
志伸恢旧典,遇短谢时权。
育士开黉序,收宗设义阡。
一庄风自古,五世泽犹延。
祠额咸淳创,碑铭至正镌。
蒸尝歆格远,榱桷塈涂鲜。
舍菜羞蘋藻,翻经谒几筵。
衣冠标正大,钟鼓震愚颛。
长白书堂录,天章馆阁编。
万言何慷慨,六籍本搜研。
要识为梁栋,须从忍粥饘。
名高迁谪里,忧极治平先。
忠孝还诒子,精诚俨在天。
苏胡开礼乐,夔契咏诗篇。
旧宅寒松偃,亭园老杏妍。
披图一回首,古色照苍然。
诗句释义
1 庆历推英杰,龙图景大贤。 - “庆历”指的是北宋仁宗的年号,“英杰”和“大贤”都是赞美人的特质。
少思天下任,老至四夷传。 - 年轻时思考如何承担天下重任,到老年则在四方传播自己的理念。
熏德吴风外,徵文洛学前。 - “熏德”可能指的是以德行感化他人,而“征文”则是用文章来证明思想。
人师真百世,社祀迁千年。 - “人师”是指以人为师,这里强调其影响力跨越时代;“社祀迁千年”,则表示其影响延续了很长时间。
缅昔孤如绠,登朝直似弦。 - “缅昔”指的是过去的岁月,“孤如绠”和“直似弦”形容一个人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
垂帘诫宫阃,专柄斥枢铨。 - “垂帘”和“戒宫阃”都与宫廷政治有关,暗示着人物在政治斗争中的活跃角色。
奋舌天心正,噆肤党议偏。 - “奋舌”表示敢于直言,“党议”则是指党派之争,这里批评了那些偏颇的政治立场。
赐环仍待制,筦钥又从边。 - “赐环”可能指被赐予自由或赦免,“筦钥”则是掌管钥匙的意思,暗示着权力的转移或是职责的转换。
地辟横山垒,师承好水川。 -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人物的功绩和成就。
灵胸罗甲盾,蕃落靖戈鋋。 - “灵胸”可能指的是智慧或才能,“罗甲盾”和“靖戈鋋”分别描绘了军事上的胜利和平定叛乱。
卒践三台重,终持十事坚。 - “卒践三台重”可能指的是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持十事坚”则表示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志伸恢旧典,遇短谢时权。 - “志伸”表示意志坚定,“遇短”则是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因一时的困境而动摇。
育士开黉序,收宗设义阡。 - “育士”指的是培养人才,“开黉序”则意味着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庄风自古,五世泽犹延。 - “一庄”可能指的是一种风气或风格,“五世泽犹延”则表明这种风气或风格已经延续了五代人。
祠额咸淳创,碑铭至正镌。 - “祠额”指的是祠堂的名称,“咸淳”和“至正”则是不同时期的刻铭,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蒸尝歆格远,榱桷塈涂鲜。 - “蒸尝”可能指的是祭祀活动,“歆格远”则表示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地域的限制。
舍菜羞蘋藻,翻经谒几筵。 - “舍菜”可能指的是祭祀时的供品,“羞蘋藻”则表示对神灵的敬献。
衣冠标正大,钟鼓震愚颛。 - “衣冠”指的是服饰,“标正大”则是表明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崇高地位。
长白书堂录,天章馆阁编。 - “长白”和“天章”都是古代的皇家藏书楼名,这里可能指的是对这些藏书的整理和编纂工作。
万言何慷慨,六籍本搜研。 - “万言”可能指的是大量的言论或作品,“慷慨”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要识为梁栋,须从忍粥饘。 - “要识”可能指的是需要具备的能力或知识,“忍粥饘”则是指要有忍耐和坚韧的精神。
名高迁谪里,忧极治平先。 - “名高”可能指的是名声显赫,“迁谪里”则是在遭遇贬谪之后仍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忠孝还诒子,精诚俨在天。 - “忠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精诚俨在天”则表示这些价值观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信仰和追求。
苏胡开礼乐,夔契咏诗篇。 - “苏胡”可能指的是苏武,“夔契”则是传说中的两个神话人物,他们共同创作了许多诗歌。
旧宅寒松偃,亭园老杏妍。 - “旧宅”可能指的是过去居住的地方,“寒松偃”则描绘了松树的挺拔和坚韧。
披图一回首,古色照苍然。 - “披图”可能指的是打开画卷或地图,“一回首”则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感慨。
译文
庆历年间,我推崇英才俊杰,认为吴地的龙图腾是大贤的象征。年轻时思考承担天下重任,到老的时候在四方传播自己的理念。用德行感化他人,用文章证明自己的思想。以人为师,跨越世代影响深远。曾经孤独如绳索,登上朝廷就像琴弦一样直率。在宫中掌握权力,排除奸臣。敢于直言,不畏党派之争。虽然被赐环但仍然等待任命,执掌国家大权后又跟随边疆。开辟疆土建立功勋,治理国家始终坚定。忠诚和孝顺传承给子孙,精诚之心昭示于天地之间。苏武开创礼仪之邦,杜甫吟咏诗歌篇目。故居的老柳依然挺拔,亭园的老杏依旧艳丽。翻开图卷回忆往事,古色依旧映照着苍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庆历年间的英杰、贤良、正直之士以及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风貌,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诗人对于这些人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关爱和对文化的贡献。同时,诗人也对这些人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可以激励后人。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颂,也是对那个时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