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展氍毹坐绮窗,尽烧椽烛换明缸。
谁堪暖手偎红袖,拂乱宫牙十六双。
夜展氍毹坐绮窗,尽烧椽烛换明缸。
谁堪暖手偎红袖,拂乱宫牙十六双。
此诗为吴绮所作《和庞大家香奁琐事杂咏 其八》,表达了作者对于华丽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夜展氍毹坐绮窗,尽烧椽烛换明缸”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诗人在夜晚,坐在装饰华丽的窗前,用燃烧的蜡烛照亮四周,以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氛围。这里的“氍毹”指的是地毯,而“绮窗”则暗示了窗户上的精美图案或者装饰。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不仅展示了室内的布局和环境,还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珍视。同时,“尽烧椽烛换明缸”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光明的依赖和追求,以及他们在夜间生活中对光源的重视。
“谁堪暖手偎红袖,拂乱宫牙十六双”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热闹景象。在这里,“暖手”和“红袖”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温暖的环境中亲密无间的场景。而“拂乱宫牙十六双”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宫女们手中的宫牙(即发饰)比喻为十六双美丽的花朵。这两句诗通过对人物动作和外貌的精细描绘,传达了一种优雅而高贵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宫廷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他们不仅关注物质享受,更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反映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中。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特定时代的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室内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