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尘初歇,笙歌响又新。
长安好明月,却照利名人。

【注释】

长安一片月:长安城一片皎洁的月光。

车马尘初歇,笙歌响又新:车马停歇的声音刚刚平息,笙歌声乐又开始奏响。

长安好明月:长安城里的月亮多么美好。长安是唐代的都城,故称长安。

却照利名人:明亮的月光反而照耀着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利名,名利,指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赏析】

此诗首句“长安一片月”,以景衬情,写京城长安的夜景。长安是唐帝国的首都,也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由于这里政治中心地位的突出,加上统治者对文化艺术的大力提倡与扶植,因而在长安城,无论白天或夜晚,都是繁华热闹、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景象。诗人用“一片月”概括地写出了这种盛况,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长安那一派繁华喧闹的夜景。接着,第二句便从“一片月”落笔,写京城长安的夜生活。车马停止鸣叫,笙歌声乐重新奏起。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而且写出了人们欢乐的情绪。

第三句“长安好明月”,承上而来,点出主题。“好明月”三字,既表明了人们对长安夜景的喜爱,也表明了诗人自己对于这个美丽的夜景所怀有的感情。诗人用这样美好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是很自然的。

第四句“却照利名人”,紧承“好明月”三字而来。诗人在第三句中已经暗示了利名之人,现在才点出他们的名字。诗人在描写这一景象时,并没有停留在对“利名人”的一般性描述,而是进一步写出了他们追逐名利的行为。“却照”二字,既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些人追逐名利行为的态度,也表明了他对于利名之人的憎恶和鄙视。因此,这一句诗既是对前面三句的总括,又是对后面一句的铺垫。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它通过描写长安城的夜景和人们追逐名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全诗风格清朗明快,语言流畅自然,是一首很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