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痛哭已吞声,南望惊传系短缨。
蟋蟀河山归宰相,蜉蝣风节在诸生。
丹楹一代名无忝,白马三更梦不平。
却忆射书城下者,夜台瓜葛好班荆。
【注释】
高申伯:即陈东,南宋末年名臣,抗元将领。
南望:向南远望。指宋亡后,陈东被俘,在南方被杀。
蟋蟀:比喻微小的事物。也泛指秋虫。
宰相:指南宋宰相贾似道。贾似道为权臣,曾以“系短缨”为题,向皇帝献计,要皇帝把朝廷中的大臣的官帽都系成短缨的样子,以示对权臣的畏惧。
风节:指气节。
丹楹:古代宫室、门楼等建筑上涂红色的装饰。这里借指陈东的官邸。
白马:指陈东。陈东字东平,所以称他为白马将军。
射书城下:指陈东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城门上投下抗元复宋的檄文,被贾似道杀害。事见《宋史·陈东传》。
夜台:坟墓,这里指陈东的坟墓。
瓜葛:瓜蔓之亲。泛指亲戚故旧。
班荆:铺开草席而坐。这里指朋友相见于户外。
【赏析】
这首悼念友人的七律,是作者在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元兵攻陷临安时所作。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敌国的仇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友人生平事迹的回忆,抒发了对其忠诚爱国精神的崇敬和对民族大义的坚守。同时,也表达了对敌国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全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