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常疏出,登高发兴新。
江花凭槛霁,烟柳傍城春。
榻借书经客,斋留问偈人。
山僧能不厌,莲社有遗民。

【注释】

登:登上。

发兴新:兴起新的兴致。

江花:指江边的花朵。凭槛霁(jì)晴:站在栏杆旁欣赏雨后晴朗的景色。霁,晴朗。

烟柳:指烟雾缭绕的杨柳。傍城春:靠近城墙的春天景象。

榻借书经客:指僧人借来的书籍让客人翻阅。榻,矮床。

斋留问偈人:指在斋堂里请和尚讲述佛经。斋,佛教用语,指寺庙中的供佛之食物。

莲社:佛教用语,指僧团组织。遗民:遗留下的平民百姓,这里指僧侣。

【赏析】

此是一首描写诗人登山临眺的诗作。首四句写诗人因雪而登山,因山高而登楼,登楼而发兴。五、六两句则由登高望远写到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七、八句则写登楼观景,与僧侣谈禅。全诗意境幽雅清丽,富有情趣。

首联“雨雪常疏出”是说雪花常常从天而降,“疏出”二字写出了大雪纷飞的情态。“登高发兴新”是说因登高而兴起新的兴致,这两句写诗人因雪而登山,因山高而登楼,登楼而发兴。“新”字点出了“发兴”。

颔联“江花凭槛霁”是说站在栏杆旁欣赏雨后晴朗的景色,“凭槛”即靠在栏杆上,“霁”是雨后天晴的意思。“烟柳傍城春”则是说烟雾缭绕的杨柳靠近城墙。这里的“江花”、“烟柳”,都是以动景写静,以虚衬实的手法,使画面显得更为生动。

颈联“榻借书经客”、“斋留问偈人”则是说僧人借来的书籍让客人翻阅,斋堂里留连着与僧侣谈论佛经的人。“榻”,即矮床,这里代指僧人;“经”指佛经;“客”指客人;“偈”是佛家语,指偈语,佛经中的一种文体;“斋”指僧房。

尾联“山僧能不厌?莲社有遗民。”则是说山中的僧人能够不被世俗所困扰吗?在佛教中,“莲社”指的是佛门弟子组成的团体,“遗民”是指遗留下的平民百姓。这两句是说,山中的僧人能够不被世俗所困扰吗?他们就像佛教中遗留下的平民百姓一样。

这首诗的意境幽雅清丽,富有情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