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棹寻鸳水,停桡问鹤洲。
荷高香入槛,竹密翠遮楼。
有石都能瘦,无溪不占幽。
鸟鱼浑自得,尽日为淹留。
【注释】
鹤洲草堂:作者在杭州时,曾在鹤洲建草堂,名“鹤洲草堂”。季默(1057-1134):苏轼的外甥,字坦夫。放棹:放船。停桡:停下摇桨。荷:荷叶。槛:栏杆。竹密:竹子茂密。翠:深绿。石能瘦:指石头因水而显得消瘦。无溪不占幽:没有一条溪流不是被竹林掩映的幽静之处。淹留:停留。
赏析:
《和季默、坦夫游鹤洲》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诗人与外甥季默、侄孙坦夫一同游览杭州鹤洲草堂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首联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人乘坐着小船,寻找美丽的鸳鸯湖;在湖边停下船来,向湖中的鹤洲岛眺望,发现那里有美丽的荷莲,高高的荷蓬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沉醉其中;而在岸边的竹子茂盛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仿佛一座绿色的城堡。
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鹤洲岛的自然风光:那山石都因湖水而显得瘦弱而清秀;而那些溪流,都是被茂密的竹林所遮挡,形成了一片片幽静的景色。这两句不仅写出了鹤洲岛上的自然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
尾联则写出了诗人与外甥季默、侄孙坦夫共同游玩的心情:他们一起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快乐;他们一起畅谈着对自然的感悟,感叹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与亲友之间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