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池上过,伏虎旧名存。
吴越双峰出,湖山一塔尊。
乱云横石磴,夕照满渔村。
郡阁长相对,应怜月一痕。
【注释】
道场山次燕孙:在道场山的次燕孙处休息。苏公池上过:在苏公池边经过。伏虎旧名存:伏虎寺的名字还在。吴越双峰出,湖山一塔尊:在吴越地区,有两座山峰,湖上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座宝塔。乱云横石磴,夕照满渔村:乱云在石阶上横着,夕阳照射在村庄里。郡阁长相对,应怜月一痕:郡中的官舍与寺庙相对,应怜悯月亮只有一道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道场山次燕孙处休憩时所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道场山、苏公池、伏虎寺、吴越的山峰以及湖上的寺庙和宝塔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联“道场山次燕孙”,点明自己是在道场山的次燕孙处休憩。这一句中,“次”字表明了自己是在停留,而非前往其他地方。同时,“燕孙”一词也暗示了自己的身份或地位。
颔联“苏公池上过,伏虎旧名存。”则转向了苏公池。这两句中,“苏公池上”表明了自己是在苏公池边的某个地点休憩,而“过”字则表明了自己是在走过这个地方。同时,“伏虎旧名存”则表示自己曾经听说过伏虎寺的名字,但并未亲自去过。
颈联“吴越双峰出,湖山一塔尊。”则转向了吴越的山峰和湖上的寺庙。这两句中,“吴越双峰出”表示自己看到了吴越地区的两座山峰,而“湖山一塔尊”则表示自己看到了湖上的一座寺庙和宝塔。同时,“一塔尊”也暗示了这座宝塔在吴越地区的重要地位。
尾联“乱云横石磴,夕照满渔村。”则转向了周围的景色。这两句中,“乱云横石磴”描绘了周围乱云缭绕的景象,而“夕照满渔村”则描绘了夕阳照射在村庄里的场景。这两联都展现了一种宁静、美丽的画面。
最后两句“郡阁长相对,应怜月一痕。”则转向了作者自己的情感。这两句中,“郡阁长相对”表示自己与郡中的官舍相对而立,而“应怜月一痕”则表达了自己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道场山、苏公池、伏虎寺、吴越的山峰和湖上的寺庙以及宝塔等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