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春已半,景物自幽燕。
结束驰金勒,妖娆哭纸钱。
柳沿沙碛短,花照墓碑妍。
行乐吾生事,宁为旅思牵。
【注释】
①燕郊:指今北京郊区。②韶华:美好的时光,春天。③幽燕:这里借指京城。④妖娆:娇媚。⑤碛(qī):沙石的堆积。⑥行乐:游赏娱乐。⑦宁:哪。⑧为:表反问语气。⑨旅思:旅途中的思绪、愁绪。
【赏析】
《清明》诗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岑参在河北任节度判官时所写。诗中描绘了清明节人们扫墓踏青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生死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认识。这首诗以“燕郊”为题,意在表达作者在清明节这一天到墓地祭扫,抒发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全诗共四句:首二句写清明时节,万物复苏;中间两句写扫墓踏青;末两句写扫墓后的情感体验。前两句是实景描写,写出了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的景象。后两句则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他站在墓地上,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禁想起自己的亲人,想到他们的离去,不禁感慨万分。这种情感体验,使得作者对生死无常、世事沧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首诗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通过对清明节扫墓踏青这一活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生死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认识。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唐代诗歌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