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楫楚江曲,辍棹潇湘涯。
天水互澄廓,矧逢清秋时。
霜明沙渚净,露寒岸草滋。
芳蘅被长薄,修篁映素漪。
月华临夜空,青山窈多姿。
帝子渺何许,㛹娟远水湄。
逶靡回翠旌,仿佛骖文狸。
苍梧白云去,洞庭丹枫衰。
美人期不还,日落愁参差。
眷彼湘竹吟,踌躇有馀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读懂原诗内容的基础上,能准确概括出原诗所描绘的景物特点,并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注意注释,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本题中“湘口二妃庙是潇湘二水会处”一句中关键词是“潇湘二水”,这是指湘江和潇水的合流。
【答案】
译文:
停舟楚江边,停桨到潇湘岸边。
天水交辉映,更逢清秋时节。
霜光明亮洁净沙渚,露湿河岸草色润泽。
芳蘅覆盖长坡,修篁倒映清澈涟漪。
月光洒落空阔天宇,青山秀美多姿。 遥看那神仙般美人,不知她所在何处?
回望翠绿旌旗,仿佛看见文狸骖驾。
苍梧山上白云飘逝,洞庭湖畔丹枫衰败。
美人盼望归来却无期,日落时分惆怅不已。
思念湘竹吟唱声,徘徊不前充满悲凄。
赏析:
首联写停楫停棹,泊船于湘江与潇水汇合处二妃庙旁,点明时间是“清秋”。
颔联写天水相澄廓,更逢清秋时。“霜”“露”二字点染清秋景色,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写景做铺垫。
颈联写岸上景物。“霜明沙渚净”、“露寒岸草滋”,写霜降之后,湘江北南两岸的沙洲、草地都呈现出一派清新、明净、滋润的景象。
尾联写远望湘江中的神女。“帝子渺何许”,湘妃究竟是到哪里去了呢?“㛹娟远水湄”,湘妃在江心远望着什么?诗人想象湘妃站在江心,凝望着江面,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全诗以“湘江二妃”为中心,写景抒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湘江二妃的无限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