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得新诗写珠玉;想当逸气吞江湖。
【注释】
更得新诗:指得到新的诗句。珠玉:比喻美好的词句或文章。想当逸气吞江湖:意谓有超凡的才情,可把浩浩江流都包含在其中。
【赏析】
此联是说:又能得到许多美妙的诗句,来写作如珠如玉的文章;想拥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将浩浩江水都包容在胸中。这两句用典,以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
更得新诗写珠玉;想当逸气吞江湖。
【注释】
更得新诗:指得到新的诗句。珠玉:比喻美好的词句或文章。想当逸气吞江湖:意谓有超凡的才情,可把浩浩江流都包含在其中。
【赏析】
此联是说:又能得到许多美妙的诗句,来写作如珠如玉的文章;想拥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将浩浩江水都包容在胸中。这两句用典,以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
【注释】 集字联: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 特立独行:行为超脱世俗,不随俗流。 有如此:指有这种品格和才能的人。 进德修业:指修养德性、从事学业。 须及时:必须抓紧时机。 【赏析】 “集字联”是楹联中的一种形式,即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音调和谐。此题上联为“特立独行”,下联为“进德修业”,两联均为四字,且均以名词为主,结构整齐,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十分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注】: 万里桥:成都的一座古桥。 宅:家,指杜甫的故居。 百花潭:成都市的一个地名。 庄:别墅,指杜甫的草堂。 赏析: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的住所——草堂附近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首句“万里桥西宅”,描述了杜甫的住所位于成都郊外的万里桥西侧。这里的“万里桥”是成都的一座古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先要读懂诗,把握其思想感情,然后分析其形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最后分析意境特点及表达技巧。 “月寮烟阁标清兴”,这一句的意思是“月色笼罩下的楼台亭阁,是人们追求清高闲适之兴的所在”。这里,“月寮”即指“月台”,“烟阁”即指“阁楼”。从全句看,此联写景。“月寮烟阁”,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月光照耀之下。“标清兴”
【注释】 集字联:将所咏之字集中成句。 直谅喜来三径友:直谅,正直诚信,喜,喜悦、欢愉,意为“正直诚信之人来到,便有三位朋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纵横驰骋,富有,意指学识渊博。意为“学识丰富,能写遍百座城池的书籍。” 【赏析】 本诗为一副对联,上下联各四字,字数相等。上联的关键词是“直谅”,下联的关键词是“纵横”。 上联“直谅”取自成语“直道而行”,意指正直、诚信;“喜来”取自《论语·子路》
【注释】 集字联:由四句诗合成的对联。每句诗的末一个字,作为下一句诗的第一个字。如“人品比南极出地”中,“品”字作“人”,“极”字作“南极”,“人品”即指人的品质,“出地”指超出地面,这里指超越一切。 此心:指诗人自己的心情。 大月当天:出自《庄子·齐物论》:“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惧。”意是说真人超脱世俗,不喜怒哀乐,心境宁静,就像天上的月亮始终高悬在天空一样。 赏析:
【注释】 集字联:将诗句中每个字都拆开来组成新的词组或句子。 “同心”:比喻心地相同。 “不隔一片月”:比喻彼此关系密切,如在一室之中。 “时论”:指当时的政治议论。 “惟高尺五天”:形容言论高明、卓越。 【赏析】 此联上下句均用对仗的手法。上联“一心”,是说双方心意相投;下联“两耳”,是说双方意见一致,都能听进对方的话,表示双方感情融洽。 上联中以“同心”二字为中心,拆为“不”和“隔一片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翠”“依”“开”。这四个字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答案】 水石适幽居,想溪外微吟,翠竹白沙依草阁;楼台开暮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宫柳接春城。 译文: 水边石上适宜幽居,想着溪水之外轻轻吟咏,翠竹白沙依偎着草堂; 楼台高高耸立
注释:能够了解一个人,实在是件难事。九德的珍贵就在这里。听到别人有过失,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因为那能让人成为百世之师啊! 赏析:这是一幅集字对联。上联“知人其难”取自《论语·子张》中孔子说的“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意思是要懂得认识、理解他人是一件难事。下联“闻过则喜”取自《论语·颜渊》,是孔子的话:“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听到别人的过错,应当高兴才是,因为他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啊
【注解】 厌心:指厌倦;情文:指文字。集字联,即对联的一种。集字联是把一个字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组合到一起成为另外的字。 极:极致 入地参天:形容非常高大 理数:规律、法则 【赏析】 “厌心悦目”意谓厌倦了世俗的名利,而喜爱眼前这美好的景致,情与景相互映衬;“极”意为极致、最高境界。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人生的态度。 “入地参天”形容极其高大;“理数”指自然规律、社会法则。表达了作者顺应自然规律
【注解】 集字联,即由一个字组成对联。“习”意为“练习”,“勤”意为“勤奋”,“损欲”指减少私欲,“闻过则喜”指听到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时能感到高兴。“真得师”指真正得到老师的教诲。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联。它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习”、“勤”、“损”、“得”。这四个字分别代表了学习、勤奋、减少私欲、获得老师教诲的意思。整副对联寓意深刻,表达了一个人应该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减少私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四联各五句,共二十个字。全诗意境宁静,风格平淡,以景抒情,含蓄蕴藉。 “水清石出鱼可数”,写水之清澈,鱼之悠闲。 “地静人闲月自妍”,写地之静寂,人之闲适,以及月亮的皎洁。 “水清石出鱼可数”一句,诗人将“水”与“石”并提,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鱼”与“石”是并列关系,二者之间并无主次、轻重之分。从字面上看
【解析】 此诗的注释中,第一句“学有经法”中的“学”应为学习,而“经法”则是指经世治国的道理;第二句“行无瑕尤”中的“行”应指行为,而“瑕”是瑕疵,“尤”是过错。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你学识渊博,通晓治国之道,能够明辨时事。你行为端正,没有半点瑕疵和过错,就像古代那些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的人一样。全诗赞扬了林昌彝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答案】 译文
诗句原文: 我自千里而来,看江上梅花,已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 译文注释: 我千里迢迢来到此地,欣赏江上的梅花已经盛开到了红羊劫后的时期。 谁说一去不复返,听楼上的玉笛声,又吹起了黄鹤飞翔的旋律。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史贻直的作品《黄鹤楼联》。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注释:我们所学的东西,并非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应当以精神为指导。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习的看法,认为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以精神为指导,追求真知,而不是死记硬背。这种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对于后来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审题,明确要求是“逐句释义”,所以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理解。 “文章”二句:文章能造福于世,气势磅礴;山水能娱乐人,使人的岁月漫长。大意为:文辞能够造福世人,气魄宏伟,山景可以供人欣赏游玩,使人的岁月悠长。 译文:文章能使世人受益,气势宏大;山景可供游赏,使人岁月绵长。 注释:文章:指诗词、文章等文学作品。寿世:造福于世。娱:娱乐
【注释】 集句联:集句,指把别人写的诗句或词句集中起来。联,对子。此联为上下句,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 时放青山来竹罅;步随流水觅溪源。 【赏析】 本联出自清代朱彝尊的《集句联》。“时放青山”和“步随流水”是上下句,上下句的字数相等(均为七个字)。上下联的意境、情调和修辞手法都相一致。“时放青山来竹罅”,上句写景,描写了一幅青山绿水图,下句抒情,表达了一种恬适闲雅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