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有何难,曾从天柱九疑三涂太白紫阁终南,直到上京王者地;
得师真不易,愿与高堂二戴安国子长孟坚正则,同依东鲁圣人家。

【注释】

门联:旧时迎神赛会时,门前两侧的对仗工整、内容吉祥的横幅。行路:指外出做官或远游。天柱九疑:神话传说中两座山名,相传尧舜禹治水时,曾登上此山。三涂太白紫阁终南:指传说中的三座仙山。太白、紫阁、终南山,都是神仙居处。上京王者地:指京城长安。王者,古称天子之都;上京,指京都长安。得师:得到名师。二戴安国:东汉人,字次公,孔子弟子颜回之孙。安国为西汉末年人,字稚长,少时从戴德受《礼记》,学毕后,以孝廉被举为郎。安国传《尚书》给戴德、戴圣,故称为“大戴”。安国的《尚书训诂》,有《大戴礼记注》。子长: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字子长,著《史记》百三十卷,为后世所推崇。正则:《汉书》作者班固,字孟坚,班彪之子,著《汉书》八十五卷。孟坚在《报任少卿书》里说,他作《汉书》时,“先据其旧事,旁贯以所闻”,可见他是依据史实而作的。东鲁:指春秋战国时的鲁地,今山东曲阜一带。圣人:这里指孔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自勉诗。诗人借“门联”这一形式,表达了自己志向高洁、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上下两阕,每阕四句,共八句。上阕写自己求贤如渴;下阕写愿效先哲,报国立功。

首两句“行路有何难,曾从天柱九疑三涂太白紫阁终南,直到上京王者地”,大意是说:出门在外有什么困难呢?我像从天上的天柱山到地下的太白山、从九嶷山下到紫霄山上,经过层层阻隔,最终到达京城长安这个帝王之地。这几句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中间两句“得师真不易,愿与高堂二戴安国子长孟坚正则,同依东鲁圣人家”,大意是说:找到良师益友真不容易啊!我愿意跟二戴先生的弟子、安国先生的学生、子长的孙子、孟坚的儿子、正则的老师一同住在东鲁的孔府里,学习圣贤的学问。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儒家经典的热爱,以及希望追随先贤、深造求学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自勉的形式,抒发了诗人胸怀壮志、追求卓越的决心。它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