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与命相妨,叹万言唾玉,一诺挥金,悠悠苍天,四十九年如梦逝;
友兼师最笃,痛榕海离樽,吴淞归榇,依依落月,二千里路为神伤。

【注释】

  1. 挽杨仲愈联:指悼念杨仲愈的挽联。杨仲遇(1895-1962)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家,曾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国民参政员等职。
  2. 一诺挥金:指杨仲遇曾立誓要为国捐躯,慷慨解囊助人。
  3. 悠悠苍天:指杨仲遇一生追求正义,但未能实现,死后仍感悲愤和失望。
  4. 友兼师最笃:指杨仲遇与朋友、老师的关系十分深厚。
  5. 痛榕海离樽:指杨仲遇在离别朋友时,悲痛欲绝。
  6. 二千里路为神伤:指杨仲遇为国捐躯后,其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友人杨仲遇的挽联,表达了对其一生追求正义的深深敬意和哀悼之情。

首句“才与命相妨,叹万言唾玉,一诺挥金”,描述了杨仲遇虽有才华,却命运多舛,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杨仲遇才华被命运阻挠的感叹。

次句“悠悠苍天,四十九年如梦逝”,表达了杨仲遇一生追求正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四十九年,但最终未能看到理想的实现。这句话充满了对杨仲遇无尽的哀思和惋惜。

第三句“友兼师最笃,痛榕海离樽”,表现了杨仲遇与朋友、老师之间的关系极为深厚,但在离别时深感悲痛。这句揭示了杨仲遇人格的魅力和他的人际关系。

末句“二千里路为神伤,二千里路为神伤”,表达了杨仲遇为国家捐躯的牺牲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前进。这句话是对杨仲遇精神的高度赞扬,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杨仲遇一生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正义的追求,对友情、师生关系的珍视,以及为国家捐躯的精神。这种精神和情感深深地打动读者,激发人们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