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物以为功,故生金生水生木生火;
地时行之谓顺,愿时寒时燠时雨时旸。

【译文】

土生万物,为功而生长金、水、木和火;

地时运行,顺乎四时之序,希望时而清凉、时而酷热、时而雨水、时而阳光。

【注释】

①祠:庙。

②生物:指万物。

③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五行相生,木生火。

④地时:地理环境与时间的关系。行:运行。谓:叫做。顺:指符合自然规律。时:季节。寒暑:气候的冷热变化。雨旸(yáng yāng):风雨和晴朗,泛指天气。这里特指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土地神祭祀活动的诗,表达了人们对土地和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第一句“土生物以为功”,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土地对于万物的重要性。这里的“生物”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万物,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诗人通过“以为功”这一动词,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给予生命、滋养万物的感恩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土地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句“故生金生水生木生火”,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土地的认识。在这里,“金”、“水”、“木”和“火”分别代表了五行中的四个元素——金、木、水、火。这四种元素在自然界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诗人通过对这四种元素的描绘,展示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第三句“地时行之谓顺”,则是对土地运行规律的赞美。这里的“地时”指的是地理环境和时间的关系,而“行”指的是运行、变化的过程。诗人认为,顺应这种自然的运行规律,就是顺应天意、顺应自然。因此,“顺乎四时之序”成为了一种理想的状态或目标。

最后一句“愿时寒时燠时雨时旸”,则是诗人对四季变化的感慨。这里的“寒暑”和“雨旸”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诗人希望自己能够适应这些变化,无论是炎热还是寒冷,都能够安然度过。这种对四季变化的感悟和期待,既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也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