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觉灵岩异,尤耽古刹幽。
竹凉侵客座,花气入空楼。
树老偏宜夏,荷残别作秋。
耳边山鸟众,愁听是钩辀。
【注释】
岩台寺: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山的古刹,为灵隐十八景之一。
觉:感到,察觉。
尤耽:特别喜爱。
竹凉侵客座:凉爽的竹风袭人,令人感到舒适。
花气入空楼:花香沁人心脾,仿佛香气飘进了空空的楼阁。
夏:夏天。
别作秋:另是一种景象。
钩辀:古代的一种车子,车辕上挂有长木制曲形装饰,声如歌调,因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灵隐寺时所作。灵隐寺在杭州西湖东南面的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是著名的江南古刹。作者对灵隐寺的景色十分欣赏,诗中用“尤耽”二字突出了他对古刹幽静景色的喜爱。
第一句说“已觉灵岩异”,意思是他已经察觉到灵隐山的奇特之处。“灵岩”指的就是灵隐山。“异”字表明他对这山的发现和感受非同一般。第二句“尤耽古刹幽”,意思是他特别喜欢这座古老的寺庙的幽静景色。“古刹”指的是古老的佛寺。“幽”字说明这座古寺给人的感觉非常幽静。
第三、四两句描写环境氛围:“竹凉侵客座”,清凉的竹风袭来,使游客觉得很舒服。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竹风人格化,写出了竹林带给人的惬意之感。“花气入空楼”,花香沁人心脾,仿佛香气飘进了空空的楼阁。诗人用“空楼”形容楼阁的空旷,进一步渲染了花香弥漫的氛围。
接下来三句写自然景物:“树老偏宜夏,荷残别作秋。”树木年久苍劲挺拔,适宜于夏季;荷花凋谢了,又像是秋天来临的样子,给人一种时间流转的感觉。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四季变化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耳边山鸟众,愁听是钩辀。”耳边响起众多山鸟的叫声,让人感到一种忧愁。诗人在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鸟的声音比作了歌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愉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灵隐寺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