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凌夷后,苍生唤奈何。
夕烽催玉垒,秋草掩铜驼。
名士风流尽,将军跋扈多。
高台试回看,凄绝旧山河。
注释:
尔雅台吊郭景纯二首 其一
三晋凌夷后,苍生唤奈何。
夕烽催玉垒,秋草掩铜驼。
名士风流尽,将军跋扈多。
高台试回看,凄绝旧山河。
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在登临滕王阁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感慨。
第一句”三晋凌夷后,苍生唤奈何”,指的是三晋(即山西、河北等地)被灭亡之后,百姓们生活艰难,只能发出无奈的呼喊。这里的”凌夷”一词,表示被征服或失去的意思,而”苍生”则是指普通百姓。
第二句”夕烽催玉垒,秋草掩铜驼”,则是对当时战场景象的描绘。夕阳下,烽火连天,映照出战争的残酷;而秋天的草木之间,却掩埋了曾经辉煌一时的铜驼。这里的”玉垒”和”铜驼”都是古代的地名,分别指代了当时的两个重要城市。
第三句”名士风流尽,将军跋扈多”,则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那些曾经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已经消失殆尽;而那些飞扬跋扈的将军们,却横行霸道。这里的”风流”和”跋扈”都是用来形容人的特质,前者表示文雅有才,后者表示傲慢不逊。
第四句”高台试回看,凄绝旧山河”,则是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和感慨。站在高台上,回首望去,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山河,如今已经变得凄凉而绝望。这里的”高台”和”旧山河”都是象征性的词汇,前者代表了作者所处的地位,后者则代表了他所怀念的历史。
这首诗通过对三晋沦陷后的悲凉景象、战场的残酷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安进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作者对文人墨客风流倜傥的怀念以及对将军们跋扈行为的谴责。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既有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又有对现实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