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僧长作客,伴客亦依僧。
坐惜三春去,挑残几夜灯。
钟声流月冷,山黛罩云层。
咫尺陵崖路,还期杖策登。

【注释】

僧:指僧人。

钟声流月冷:形容寺庙中钟声悠扬,月光如水般清凉。

山黛罩云层:形容远处的山峦被云雾所笼罩,如同披上了一层淡雅的青黛色。

咫尺陵崖路:形容距离不远,只需一步之遥就能到达的山路。

还期杖策登:期待着手持拐杖,登上山峰的愿望。杖策,即拐杖,用以行走的工具。

【赏析】

《大安寺和施尚白》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大安寺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悠扬。

首句“发僧长作客”,描述了诗人与僧人的关系。这里的“发僧”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而“作客”则暗示了诗人在外漂泊、无依无靠的处境。这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接下来三句“坐惜三春去,挑残几夜灯。钟声流月冷,山黛罩云层。”描绘了寺庙内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其中,“坐惜”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挑残几夜灯”则描绘了夜晚寺庙中灯光摇曳的情景;“钟声流月冷”形容了寺庙中钟声悠扬,月光如水般清凉;“山黛罩云层”则形容了远处的山峦被云雾所笼罩,如同披上了一层淡雅的青黛色。

最后一句“咫尺陵崖路,还期杖策登”表达了诗人对于攀登山峰的愿望。这里的“咫尺”意味着距离很近,“陵崖路”则描绘了通往山峰的道路。而“还期杖策登”则暗示了诗人期待着手持拐杖,登上山峰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热爱。

这首诗通过对大安寺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通过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悠扬,引人入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