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资所养,诗赋充鸣琴。
藜藿虽不饱,自有金石音。
龊龊问稼圃,位置悬丈寻。
倦就曲木枕,渴挹白水斟。
万物恃以安,廉介孰不钦。
清风入襟袖,曾点知我心。

《言志和陶贫士》

中和资所养,诗赋充鸣琴。

藜藿虽不饱,自有金石音。

龊龊问稼圃,位置悬丈寻。

倦就曲木枕,渴挹白水斟。

万物恃以安,廉介孰不钦。

清风入襟袖,曾点知我心。

注释:

  • 中和:中正平和的美德,这里指内心的修养和道德品质。
  • 资:资助,养育。
  • 诗赋:诗歌和文章,这里指文采和才华。
  • 鸣琴:弹琴,比喻有音乐天赋或爱好。
  • 藜藿:指粗劣的食物,泛指贫穷的生活。
  • 金石音:形容声音清脆悦耳,比喻高尚的品德或才华。
  • 龊龊:勤勉的样子。
  • 稼圃:耕种田地,这里指勤劳耕作。
  • 位:地位,比喻才华或品德得到认可。
  • 倦就曲木枕:形容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
  • 渴挹:口渴时才喝水。
  • 廉介:清高廉洁,正直不阿。
  • 清风:比喻清新的品德或思想。
  • 曾点: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善于启发人的心灵。
  • 知我心:知道我内心的感受或想法。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清贫的生活,但并不以此作为满足,而是通过勤奋劳作、追求知识和品德修养来充实自己。他相信只要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才华,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最后一句“清风入襟袖,曾点知我心”,更是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清廉、正直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坚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