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和陶贫士

中和资所养,诗赋充鸣琴。
藜藿虽不饱,自有金石音。
龊龊问稼圃,位置悬丈寻。
倦就曲木枕,渴挹白水斟。
万物恃以安,廉介孰不钦。
清风入襟袖,曾点知我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言志和陶贫士》是清代诗人叶长川的作品,其内容涉及对贫困生活的描绘和自我志向的表达。下面将详细介绍《言志和陶贫士》及其相关文学背景:

  1. 作者简介:《言志和陶贫士》的作者叶长川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清初文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叶长川在诗坛上以关注社会现实、倡导清正廉洁而著称,其作品往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与问题。

  2. 原文及译文:《言志和陶贫士》全文如下:中和资所养,诗赋充鸣琴。藜藿虽不饱,自有金石音。龊龊问稼圃,位置悬丈寻。此句表达了叶长川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充实,有高尚的志向和情操。

  3. 作品赏析:叶长川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贫穷生活的淡然处之以及追求高洁人格的情怀。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藜藿”(野菜)和“金石音”,来表现自己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内心的纯洁与坚定。

  4. 写作背景:叶长川的这首诗创作于清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文人精神压力巨大的时期。诗中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例如文人对于政治清明的追求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言志和陶贫士》作为叶长川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更在思想文化层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