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怪太迟,四十丁未添。
为兄幸已早,弟亡有遗男。
七岁头角露,读书日諵諵。
命之名曰杼,小戊字不惭。
何有白氏新,自为阮家咸。
死者如火灭,日月如风帆。
转头十年后,百卷令负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1. 侄杼七岁幼孤迎而抚之
    注释:侄杼,即侄子的名字,七岁时父母去世,无人照顾,于是叔父(此处为“我”,指作者)迎接他并抚养他。

  2. 为父怪太迟,四十丁未添
    注释:叔父对于侄子侄杼七岁时就失去双亲感到奇怪,认为时间太晚,四十岁的丁未年(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夏至前后)才生下他。

  3. 为兄幸已早,弟亡有遗男
    注释:叔父庆幸的是哥哥早早就出生了,但不幸弟弟(侄杼)去世了,叔父还剩下这个遗男(侄子)。

  4. 七岁头角露,读书日諵諵
    注释:七岁时,他的才智和才能开始显露出来,学习非常用功,每天勤奋地读书。

  5. 命之名曰杼,小戊字不惭
    注释:因此叔父给他取名叫“杼”,并且根据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认为这个名字与“戊”字相合,寓意吉祥。

  6. 何有白氏新,自为阮家咸
    注释:叔父问他有什么新的姓氏或者名字,他回答说没有,只是自己给自己起了一个叫做“阮家咸”的名字。

  7. 死者如火灭,日月如风帆
    注释: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将死去的人比作熄灭的火焰,将活着的人比作飘扬的风帆,表达了生死无常的哲理。

  8. 转头十年后,百卷令负担
    注释:过了十年之后,叔父已经承担起养育侄子的责任,甚至需要阅读一百卷书才能完成任务。这里的“负担”意味着责任和压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侄子侄杼的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侄子的成长过程和他所面临的困境。同时,通过对比侄子与其他人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此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