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王埒近草芊芊,满目江山荡夕烟。
修路莫寻南汉记,空崖苔蚀兔丝年。

岁月将尽,晓沧与我游于西湖之山。

刘王埒近草芊芊,满目江山荡夕烟。

修路莫寻南汉记,空崖苔蚀兔丝年。

注释:

  1. 刘王埒:地名,位于今广东省潮安城西门外,此处草木丛生,绿意盎然。
  2. 芊芊:形容草木茂盛,这里指刘王埒周围的草地非常茂盛。
  3. 江山:指自然风光,这里指西湖及其周边的山水景色。
  4. 荡夕烟:夕阳西下时,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雾,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5. 清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是诗作的创作时间。
  6. 戊戌:古代帝王年份纪年法之一,这里指清朝光绪皇帝的年号“戊戌”。
  7. 稿:指作品初稿,这里指诗人对这首诗的初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刘王埒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山美景的赞美之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感叹。首句直接点明地点和时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用“草芊芊”形容草木茂盛,突出了刘王埒的自然美。“满目江山荡夕烟”则进一步描绘了西湖及其周边山水的壮美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次句“修路莫寻南汉记”,则转入历史的沉思。诗人用“南汉”暗指南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乱和动荡的时代。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感慨,以及对和平年代的向往。“莫寻南汉”意味着不要寻找那些过去的纷争和战乱,而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安宁。

最后两句“空崖苔蚀兔丝年”,则是对前两句的回应和深化。这里的“空崖”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而“苔蚀”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侵蚀。诗人用“兔丝”来比喻那些曾经繁华一时的历史遗迹,如今只剩下斑驳的痕迹。这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