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来一帧完,九莲遗迹已飘残。
老尼也识沧桑感,不作寻常绣佛看。
【注释】
王姑庵:即王士祯的诗斋。
二百年来一帧完:意思是说,从明朝万历年间到现在,已有200年了,王姑庵这个诗斋的全貌已经保存了下来。一帧,指诗斋的全部;完,指保存完整。
九莲遗迹:指王姑庵内保存的佛教文物。
老尼(nī ní)也识沧桑感:意思是说,一个老尼(和尚)也懂得世事变迁的感受。
作寻常绣佛看:意思是说,一个老尼(和尚),也不会把那些佛教塑像当作平常的东西来看待了。
赏析:
王士祯是清朝初期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好佛,尤其喜欢佛教艺术,在京城有一座王家花园,里面珍藏着不少佛教艺术品,后来他把这些艺术品捐献给了北京的香山慈寿寺(今北海公园内的白塔)。王士祯在诗中多次写到他的这些收藏品,可见他对佛教艺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写在他的诗斋“王姑庵”被毁后,他看到许多佛教遗物被毁坏而感到痛心。
首句“二百年来一帧完”,意思是说,从明朝万历年间到现在,已有200年了,王姑庵这个诗斋的全貌已经保存了下来。一帧,指诗斋的全部;完,指保存完整。
第二句“九莲遗迹已飘残”,意思是说,王姑庵内保存的佛教文物,如九莲图等,都已经荡然无存了。九莲,佛教用语,指莲花生、弥勒二佛,象征佛教中的菩萨。
第三句“老尼(nī ní)也识沧桑感”,意思是说,一个老尼(和尚)也懂得世事变迁的感受。沧桑感,指世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不作寻常绣佛看”,意思是说,一个老尼(和尚),也不会把那些佛教塑像当作平常的东西来看待了。这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也是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变迁所引发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艺术的爱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