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声何处,残碑不可寻。
田功迫秋急,山气入城深。
旧俗仍高髻,遗民半客音。
驱车来访古,空作绣衣吟。
【注释】
抵饶平作(zhǐ ráopíng zuò):到达饶平时所作。抵,到达;饶平,地名,今属福建。作,即诗。稿,原为写作的草稿。
鼓角声何处:指鼓角声在何处回荡。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指挥进退的器具。
残碑不可寻:残破的石碑已经无法寻找了。
田功迫秋急:农事繁忙,秋季到来得很快。
山气入城深:山区的雾气弥漫到城中。
旧俗仍高髻:过去的习俗仍然流行高发髻。高髻,高挽起的发髻。
遗民半客音:被流放的百姓中,有一半人讲着外地的语言。遗民,逃亡的百姓。客音,指外地口音。
空作绣衣吟:只能徒然吟诵锦绣官服之歌。绣衣,指朝廷命官所穿的锦绣衣服。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诗人抵达饶平之时。诗人在饶平,所见多是荒废的景象,触景生情,感慨颇多。
“鼓角声何处?残碑不可寻。”两句写诗人抵达饶平时的所见所闻。鼓角声从何而来?残断的石碑又在哪里?这是诗人对饶平的第一印象。
“田功迫秋急,山气入城深。”两句写诗人抵达饶平之后,所见饶平秋收时节农田里紧张忙碌的情景,以及山区的雾气弥漫到城中的情形。
“旧俗仍高髻,遗民半客音。”两句写诗人所见饶平当地人民的情况。这里的“旧俗”指的是当地的习俗,“遗民”则是指逃难的百姓。这两句的意思是:尽管饶平已经荒凉破败,但人们仍然保持着过去的习俗,尤其是女子们还保持着高发髻的装束;而那些逃难来的百姓也多半讲着外地的话。
末句“空作绣衣吟”,是说自己空有一身文雅的才学,却只能吟诵锦绣的官服之歌。这是诗人对饶平现状的无奈叹息,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够生动地描绘出饶平的荒凉景象和人们的艰苦生活。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